白亭水
亦作白亭海。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北界上。《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高居诲《入于阗记》:‘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凉州’。”
亦作白亭海。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北界上。《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高居诲《入于阗记》:‘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凉州’。”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建,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胡同。本怡亲王故邸,舍为寺,世宗宪皇帝赐名贤良寺。乾隆二十年 (1755) 移至冰盏胡同。
一作阙门山。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径缺门山,山阜之不接者里余,故得是名矣。二壁争高斗耸相乱,西瞻双阜右望如砥。” 《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新安县:“有缺门山。”
即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东北茅坡镇。清道光 《遵义府志》卷6遵义县: 茅坡场在 “城东百三十里”。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金雀山 “在兰山县 (今临沂市) 南三里。《府志》: 其西为银雀山。东西对峙,环护府治。中有桃花洞,下有泉,南流为阳明河”。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在上川山之西。《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谓“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古岛屿名。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与上川山对峙。为土山
又作富替新、福提希。清光绪六年(1880) 建,属三姓副都统。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八年设协领驻防。三十四年 (1908) 置巡司,宣统元年 (1909) 改置富锦县。“富克锦” 为赫哲语,“江边岗地”
即岭表。指今广东、广西、海南 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后汉书· 南蛮传》: 建武十九年(43),马援破交趾,进击九真,破降之,“于是领表悉平”。古地区名。领,一作岭。《后汉书·南蛮传》:东汉建武十九年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四十里赤湖镇。《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赤湖城“元末,李志甫作乱,巨族曾仁礼率众筑城以御之。后圯。正德中,寇乱,居民复修完之,周六里有奇”。元末筑,即今福建省漳浦县东赤湖镇。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袁寨乡。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图: 东北有 “袁寨”。
明置,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三十五里蒙城村。清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