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真如寺

真如寺

①在今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原名万寿寺,北宋初建于官场 (近今大场)。元延祐七年(1320) 移建于此,取 《成唯识论》 “真谓真实,显非虚妄; 如谓如常,表无变易” 经义,改名真如寺。明、清屡修葺。1963年重修。现存三间草檐正殿一座,其额枋底部有双钩阴刻墨书移建日期。柱、梁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初建时原貌,大部分构件亦为元代原物。

②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清一统志·嘉兴府一》:真如寺 “在秀水县南四里。唐建。内有雪峰僧住庵及宋司马光所作 《真如院法堂记》 石刻”。

③即云居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西云居山顶。


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元延祐七年(1320年)建。现存正殿,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梁、柱、枋、斗栱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初建时原貌,大部分构件亦为元代之物。大殿额枋底部有双钩阴刻“旹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二十六字,为大殿梁架基本完工之时。1963年修葺时,在大批木构件接榫处,发现当时工匠为便于安装,用墨书注明构件名称和部位,如“前今东乙”,即东面的前金柱,为江南工匠习用俗语,可作为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例证。真如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上津县

    南朝梁改上洛县置,为上津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郢西县西北上津镇。隋属上洛郡。唐属商州。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属金州。后废。明洪武八年(1375)复置,属襄阳府。十年(1377)废入郧县。十三年(138

  • 沔渡水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水”条下:“又沔渡江,在县西南(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亦合洣水。”

  • 美稷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为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纳林乡古城。《后汉书·南匈奴传》: 光武 “诏 (南) 单于徙西河美稷,因使中郎将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为设官府,从事、椽史……自后以

  • 白岸亭

    在今浙江永嘉县西北柟溪西南。《寰宇记》卷99温州:“白岸亭在楠溪西南,去州八十七里。因岸沙白为名。谢公(灵运)游之,诗云:‘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白石,远山映疏木。’”

  • 龙滩渡

    在今四川长寿县南,为长江津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长寿县:龙滩渡“在旧县前龙舌滩,通南川要路,上接巴江,下达涪州”。

  • 府前渡

    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府前渡 “在府南。路通思明府、思陵、上思、忠、江等州”。

  • 滑盐县

    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滦平县南,属渔阳郡。东汉初废。

  • 泰州

    ①北魏延和元年 (432) 改雍州置,治所在蒲坂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五里蒲州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等市县地。太和中废。东魏天平中复置。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为蒲州。②唐武

  • 汝阴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西汉改为女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复为汝阴县。三国魏为汝阴郡治。北魏为颍州治。隋大业初为汝阴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信州治。六年(623)复为颍州治。北宋政和六年(

  • 福余 (馀) 卫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 置,属大宁都司。福余卫又称 “我着”,应即女直兀者部名,其地在元浦峪路、灰亦儿千户所境(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和嫩江左右)。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