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固寨山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石固寨山“下有渴马崖,南有瓢峰、凤凰山,西有丁公岭,东有虎山,上有修真观”。《方舆纪要》卷31历城县:“昔人置寨于此,因名。”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石固寨山“下有渴马崖,南有瓢峰、凤凰山,西有丁公岭,东有虎山,上有修真观”。《方舆纪要》卷31历城县:“昔人置寨于此,因名。”
南朝梁置,属应州。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平靖县(今湖北广水市西北)。属应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广水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隋置临濮县于此。金贞元二年 (1154) 改为镇。古镇名。金贞元二年(1154年)降临濮县置,即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清末捻军的一支曾在此屯聚。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六十三里苏咀镇。《明史·河渠志三》:崇祯二年(1629)“淮安苏家咀、新沟大坝并决,没山、盐、高、泰民田”。即此。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汉书·外戚传》: 昭帝 “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即此。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珍州。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后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为珍州治。北宋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属溱州。后废。北宋大观二年(
①古名大渡水、沫水、平羌江、平乡江、雅河。在今四川西部,为大渡河最大支流。《水经·青衣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曰宝兴河,西南流
①即今河南宝丰县北净旸河。 《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径郏县故城南, 滶水注之。 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又东北至郏,入汝。”②即敖水。今湖北钟祥市北之长寿河、敖河。《明史·地理志》 钟祥县
又称嵹台山,西强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西倾山。西北一东南走向。属秦岭西端。为洮河、白龙江分水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尚书·禹贡》:“西顷、朱圉、鸟鼠至于太华。”《汉书·地理志》 陇西郡临洮
即今贵州遵义县北龙岩山。《汉书·地理志》牂柯郡鄨县:“不狼山,鄨水所出,东入沅。”《水经·延江水注》:“(鄨)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水经注疏》引洪亮吉曰:“鄨水为今湘江,出遵义县北
一作呼孙古儿泊。在清唐努乌梁海东境。即今蒙古国库苏古勒省库苏泊。《清一统志·喀尔喀》:库苏古尔泊“在色楞格河西北六百里许,周围百余里,中有山,名魁博尔多克。其水东南流,为额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