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禹门山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 两山间河道狭窄,形势险峻,为秦晋间交通要冲。明、清在河东置禹门渡巡检司。

②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东北九十里禹门乡沙滩。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在此修建沙滩寺,清初改名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增建禅院及藏经阁,改名禹门寺。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黎兆祺等在此筑砦自保。光绪十一年 (1885) 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名闻遐迩。禅院内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应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为书法家所珍重。对面子午山、青田山和渔塘,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坟墓所在地。


(1)在贵州省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毁。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山以寺名。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有锄经堂、蛉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2)即“龙门山(1)(1)”。


猜你喜欢

  • 副州

    元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明洪武十五年 (1302) 废。元置,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境内,属鹤庆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

  • 齐昌县

    ①南齐置,为齐昌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梁初废。②南齐置,属东官郡。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南。南朝陈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循州。贞观元年(627)废入兴宁县。③南朝梁置,为北江州齐昌郡治

  • 太原郡

    ①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治所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水经·汾水注》:“《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西汉

  • 苲领山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浈阳县: “有苲领山。”

  • 临潼城

    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北潼郡村。东魏置临潼郡于此。《资治通鉴》: 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五月, 丙寅, 成景㑺攻魏临潼、 竹邑, 拔之”。 胡三省注: “魏置临潼郡,治临潼城。据 《水

  • 都哨关

    明置,在今贵州岑巩县东。《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 “盘山关” 条:“都哨关,在府东一里。”

  • 遂宁县

    ①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即今河南遂平县。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吴房县。②唐景龙元年 (707) 置,属遂州。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北五里大佛乡 (大佛场)。《寰宇记》 卷87遂宁县: “取郡名以称

  • 孤公戍

    北齐置,属永宁县。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北齐书· 潘乐传》: 天保初,周文遣 “仪同杨��从鼓钟道出建州, 陷孤公戍。 诏乐总大众御之”。

  • 兴国城

    ①东汉末略阳氐人筑,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马超在汉阳,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即此。②慕容氏筑,当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

  • 斜岩山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 斜岩 “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岩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岩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