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秭归县

秭归县

①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 西北归州镇。《水经·江水注》: “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 属建平郡。北周改为长宁县。隋开皇初复为秭归县,属信州。大业初属巴东郡。唐为归州治。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徙治归州镇东南。明洪武九年(1376) 属夷陵州。十年 (1377) 改为长宁县。十三年 (1380) 复改归州。1912年改为秭归县,属湖北荆南道。治所即今治西北归州镇。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91年迁治剪刀峪 (即今秭归县)。

②三国魏改绥阳县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西晋太康二年 (281) 复为绥阳县。


在湖北省西部。属宜昌市。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茅坪镇。西汉置秭归县,属南郡。据《水经注·江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北周改秭归县为长宁县,为秭归郡治。隋开皇初废郡,县仍名秭归。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县属夷陵州;十三年(1380年)改置归州,属荆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复为归州,属宜昌府。1912年复改归州为归州县,1914年改为秭归县。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宜昌专区,1959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1970年改宜昌地区。1992年属宜昌市。县历治归州镇,1991年因建三峡水库迁治今址。全境属巫山,山岭连绵,最高峰云台荒,海拔2057米,山间河谷有零星小坪坝。长江横经中部,西段为香溪宽谷、东段为西陵峡。有香溪、青干河、九畹溪、凉台河等河流注入长江。长江以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长江以南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玉米、小麦、豆类。特产荷地、乌桕、生漆、油桐等。为全国柑橘重要产区,以脐橙、桃叶橙最为著名。矿产有金、铜、煤、石膏、重晶石等。工业有采煤、化工、造纸、纺织、食品等。宜秭、香堡等公路通过,水运以长江为主。地处长江三峡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流来观、玉虚洞、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为屈原故里。


猜你喜欢

  • 田寨江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北田寨河。《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板江”条: 田寨江“出吼江北原, 经田寨、播营、丹竹诸村, 入大江”。

  • 河南城

    原为王城,战国时加以扩建,称河南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史记·周本纪》: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官职。” 遂为西周君所居。公元前256年,灭于秦。西汉置河南县。(1)在今河南省

  • 轮缚大囤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之南寿山。《宋史·赵遹传》: 政和五年 (1115),征讨晏州 卜漏叛蛮,“漏据轮缚大囤,其山崛起数百仞,林箐深密,夷奔溃者悉赴之”。即此。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南。宋时林箐深

  • 军将山

    又名军帐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太湖滨��嶂山。明洪武《无锡县志》卷2:军将山,“南唐时,尝屯军此山,以御吴越之兵,故以军将名其山”。

  • 段谷水

    亦名段溪水。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 (姜)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即此。《水经·渭水注》:“藉水又东合段

  • 林子口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史稿·地理志》 长沙府湘阴县: “县丞驻林子口。” 即此。

  • 三城

    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九年(334),“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冯翊,章武王斌、乐安王韬合击,破之。斌等收军还三城”。即此。《魏书·地形志》徧城郡广武县:“有

  • 大溪河

    ①又名白水。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白水“源出南川县南,东北流入涪州界,即今大溪河也”。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大溪河“在府西北二十五里。《

  • 安贤镇

    北宋置,属元城县。在今河北大名县境。

  • 南襄城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潼阳城” 条下: “ 《志》 云: 南襄城在县北七十五里。相传关羽屯兵之所。南北朝时尝于此置南襄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