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芍陂

芍陂

又名龙泉陂。在今安徽寿县南。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水经·肥水注》:“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又北谓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 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隋、唐以后, 因陂在安丰县境内,又称安丰塘。宋、元以后日渐堙废。今安丰塘即其残留部分。


(què bēi) 淮河流域著名的灌溉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部,以泚水(今淠河)、肥水(今东淝河)为主要水源及泄水道。因在白芍亭东而得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约创建于战国时,东汉以后,王景、刘馥、邓艾等屡加修浚。陂周二三百里,初有五门(水口),隋时增至三十六门。灌田数千顷至万余顷。南朝梁后,因在安丰郡境内,又称“安丰塘”。宋、元后因被占垦而渐趋堙废,今安丰塘即其残存的一部分。一说即期思陂,系春秋楚相孙叔敖所造,不确。建国后,屡经整治,现已成为淠史杭灌区重要调节水库。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可灌溉面积63万亩。20世纪80年代起,芍陂作为中国和世界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接待了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及有关外国专家、学者的参观和考察。同时作为风景名胜,亦接待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芍陂北端现存有孙叔敖祠。


猜你喜欢

  • 麻伊洑寨

    即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四十二里麻伊洑镇。《方舆纪要》 卷81沅陵县 “南水关” 条下:“ (池蓬砦) 相近有麻伊洑寨,宋置。元亦置巡司于此。”

  • 英德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英德府置,属江西行省。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 (1300) 复升为路。至大元年(

  • 永北府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北胜州置,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民国《云南永北县地志资料全集》:“永北,元朝北胜、永宁二土州,……取永宁、北胜各首一字,定名之曰永北。”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华坪、宁

  • 桐城县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同安县置,次年属舒州。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桐城县,“ 《元和郡县志》: 取桐乡为名”。宋属安庆府。南宋末移治枞阳镇,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元复

  • 康保县

    1922年由张北、商都二县析置康保设治局,1925年置县,属察哈尔兴和道。治所即今河北康保县。以附近有康保泊,故名。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北端,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属张家

  • 蒲山店

    即今河南南阳市北二十八里蒲山镇。清光绪 《南阳县志》 卷3: 县北有蒲山店。

  • 涅刚洞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涅刚洞 “在河州老鸦关边外西南八十里。土人云,入其中行七八日,尚未尽。洞内有池,洞外有一泉,即药水也”。

  • 贡噶岭山

    即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嗄山。贡噶岭县以此名。民国杨仲华《西康纪要》:“贡噶岭雪山,在贡噶废县南。”

  • 太阴山

    在今山西绛县东南。《寰宇记》卷47绛县:太阴山“在县东南十里。崖壁峭绝,阳景不到,因曰太阴”。

  • 张杷寨

    又作张把。唐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宣谕使李询至梓州,己巳,见(王)建于张杷砦”。即此。《元丰九域志》:郪县有张把镇。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唐乾宁四年(897年)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