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江

西江

①即今广东惠东、惠阳二县市境之西枝江。《舆地纪胜》卷99惠州:西江“发源于九龙山南,二百里抵郡城会龙江,入番禺”。《方舆纪要》卷103归善县:西江“在府东南。源出九龙山,西流与群川水合,至府城东,受西湖水,乃北折而合于东江”。

②即古郁水。今珠江干流。在今广东西部。上源为南、北盘江,东南流至象州县南纳柳江后称黔江;又东南至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到梧州纳桂江后始称西江。《元和志》卷34端州端溪县:“西江水,经县南,去县五十二步。”《方舆纪要》卷100广东:西江“即广西黔、郁、桂三江之水, 自梧州府东流入肇庆府界,历德庆州封川县西,而贺江流入焉。……又东绕府城出东南流, 出羚羊峡入广州府顺德县界,亦谓之龙江。又东流至府城西北,会北江之水,又流至府城南而会东江之水,并流入于海”。

③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河上游。《明史·地理志》 武缘县:“西有西江,即大榄江也,东南有南流江合焉。”《清一统志·思恩府》:“西江在武缘县西门外。源出上林县大明山。一曰剑江。西南流出县北四十里与府江合,又南合南流江。”

④在今广西灵川县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西江“在县(故治在今三街镇)西北,即黄柏、六峒、川江三水也。其源俱出全州西延之境,与湖广新宁县接界,绕七都蛮峒而来,六峒居中,横柏、川江在左右,并流而汇灵岩山下,东流合于漓江”。

⑤在今广西蒙山县西。《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西江“源出茶山,过大洞东南,会于银江,下流入于漓江”。


(1)古水名。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与绍兴县界上西小江。唐末,钱镠将顾全武执董昌还及西江,斩之,投尸于江,即此。(2)今水名。珠江干流。在广东省西部。清《广州府志》:“在省治之西,故谓之西江。”上源南盘江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东麓,在黔、桂两省区边境和北盘江汇合称红水河;东南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石龙附近纳柳江后称黔江;到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到梧州纳桂江,入广东省境始称西江。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市思贤滘洪水时同北江相通。思贤滘以下水流分散,主流由磨刀门入海。自源头至三水市思贤滘,西江干流全长 2075 千米,流域面积35.50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 7020 米3/秒。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多伏流;中游多峡谷和滩石;下游河道宽阔,航运便利。水力资源集中在上游,建有大化、岩滩等大型水电站。(3)村名。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部。属龙泉镇。人口 1300。因处南渡江西岸,故名。产稻、苦瓜、毛瓜。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活动。有公路通此。


猜你喜欢

  • 传箓坛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东端上清宫。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后所建。唐改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

  • 清平砦

    ①北宋政和二年 (1112) 置,属祥州。在今四川高县东北。宣和三年 (1121) 属长宁军。元废。②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溪兰宗堡置,属西宁州。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后废。

  • 艾浑

    即瑷珲。旧城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东江东六十四屯界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另筑新城,在今黑河市南爱辉镇。清方式济《龙沙纪略·方隅》:“艾浑,在墨尔根东三百四十里,距五站。一名艾浒,言可畏也。镇城在黑

  • 万劫城

    在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陆岸河下游万安。《元史·安南传》:至元二十二年(1285),镇南王脱欢讨安南,分六路进攻,“兴道王(陈峻)逃去,追至万劫,攻诸隘, 皆破之。兴道王尚有兵船千余艘,距万劫十里”。

  • 白波垒

    在今山西襄汾县南三十五里永固村。《元和志》卷12太平县称:东汉中和五年(188),黄巾军“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于此筑垒”。

  • 湖山

    ①在今浙江江山市北,与常山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93江山县: 湖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②在今浙江浦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93浦江县: 湖山 “在县东十里。两山峙立,浦阳江出其中,曰湖山峡”。③在

  • 小花岭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原名小焕岭。又名唤岭。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改名小花岭,意为革命之花。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

  • 居延县

    西汉武帝时置,属张掖郡,为郡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东汉为张掖属国都尉治。魏、晋为西海郡治。后废。古县名。西汉武帝时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黑城东北故城。为张掖郡都尉治。东汉为张掖

  • 予道县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当在今甘肃洮河流域。东汉废。

  • 苏鲁国

    又作苏禄国。故地即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元史·武宗纪》:至大元年(1308)四月,“遣米楫等使苏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