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明县
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6区析置,属云南普洱道。治倚邦 (今云南勐腊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倚邦街)。1929年撤销,并入镇越县。
旧县名。1927年置,治倚邦(今云南勐腊县勐腊镇西北倚邦街)。1929年裁撤,并入镇越县。
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6区析置,属云南普洱道。治倚邦 (今云南勐腊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倚邦街)。1929年撤销,并入镇越县。
旧县名。1927年置,治倚邦(今云南勐腊县勐腊镇西北倚邦街)。1929年裁撤,并入镇越县。
一名修泽。战国韩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史记·秦本纪》: 惠文王后元七年 (前318),“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古邑名。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史记·秦本纪
即今四川富顺县北一百里庙坝镇。民国《富顺县志》 卷3: 庙坝场 “东距县一百里。东连隆邑,北接内江,东北极边,悬为一角”。
①古泒河尾。由今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于天津市附近汇合而成,东南流至大沽口入渤海。干流长69公里。海河之名原为民间的称呼,首见于明代徐光启 《壅娄规则》: “天津海河上人云: 灰上田惹
即今湖南郴县南六十里良田镇。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甲洲间,要求互市”。即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莆头……要求
一名扬子宫。隋大业七年 (611) 建,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杨子桥一带。又称扬子宫。隋大业七年(611年)炀帝筑,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
①北魏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汉江南岸。后废。②唐至德二年(757)改安康县置,属金州。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南宋绍兴二年(1132)迁治新店(今汉阴县)。元废。明初复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公如晋,次于乾侯”。杜注: “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前514
在今山西朔州市北。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北之柴集河 (沙珠玉河)。《资治通鉴》: 唐贞观九年 (635),“将军执失思力败吐谷浑于居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