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辽河

辽河

古名大辽水,亦名枸柳河,又名巨流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望平:“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今辽宁海城西北)入海。”玄菟郡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隋书·炀帝纪》:大业八年(612)征高丽,三月“甲午,临戎于辽水桥。……甲午,车驾渡辽,大战于东岸”。辽河有东西两源:东辽河源出吉林东辽县萨哈岭;西辽河上游,北源西拉木伦河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白岔山。南源老哈河出河北平泉县光头山。东南流至辽宁昌图县西北古榆树附近会合后,始称辽河。古今辽河变迁,古代辽河下游自新民以下大致沿今烂蒲河、纳浑河,直趋海城市西境入海,明初以后不断西移, 一支南流为外辽河,到三岔河合浑河,太子河称大辽河,经营口市注入渤海;一支南流,称双台子河,在盘山境会饶阳河, 由盘山湾入海。1958年于辽中县六间房截断外辽河流路,使浑河、太子河为独立水系,辽河主流循双台子河由盘山湾入海。


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汉名大辽水,《汉书·地理志》玄菟郡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水经注》称“大辽水”为“辽水”,称“辽水”为“小辽水”。《契丹国志·太宗纪下》:“渡辽水,至渤海国铁州(治今辽宁营口市东南汤池)。”《金史·地理志》沈州辽滨县(治今新民市东北辽滨塔古城)、章义县(治今沈阳市西南彰义)并“有辽河”,皆即今辽河。古亦名句丽河,一作枸柳河,清名巨流河。跨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有东西两源:东辽河源出吉林省东辽县吉林哈达岭;西辽河上游北源西拉木伦河出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白岔山,南源老哈河出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山;东、西辽河在辽宁省昌图县古榆树附近汇合后始称辽河。下游段原与浑河汇合,至营口以下注辽东湾。1958年改道,在辽中县六间房附近折向西,顺双台子河由盘山湾入海,使辽河水系与其最大支流浑河水系分成两个独立入海的河系。全长 1390 千米,流域面积16.41万平方千米(若包括浑河及内流区面积为21.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459米3/秒。支流有柳河、清河等。河道迂曲漫流,含沙量高,流量变化大,旧时常泛滥成灾。建国后进行全面治理,在上、中游修建大伙房、南城子、柴河、红山、莫力庙、二龙山、清河等水库。在下游低洼地开辟灌溉区。六间房以下可通航。


猜你喜欢

  • 高侯原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 万峰山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2唐崖长官司:万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顶有池,流为杉篁、杉碧、垒子等溪”。

  • 蒙山海

    当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境。金幼孜《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 (1414),成祖北征,五月 “十九日次蒙山海。二十日午发蒙山海,晚次威武镇……二十三日午次饮马河”。《方舆纪要》 卷45:蒙山海 “

  • 宝带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宝带山 “蟠旋如带,亘二十余里,绕城西北皆山麓也”。

  • 冰沟堡

    明成化时置,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4碾伯所:“老鸦城堡在所东五十里。又东四十里为冰沟堡。”《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冰沟堡“在碾伯县东北九十里, 东去庄浪所西大通营四十里。城周一百八十步,

  • 惠嫋湖

    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6武定军民府: 惠嫋湖 “在府西北八十里。湖方五里。茂林掩映,水色清碧,深不可测”。

  • 涂 (塗) 水县

    春秋时晋置,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知徐吾为涂水大夫”。西汉为涂水乡。

  • 小胡城

    即今山东德州市。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小胡城,“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此城当其所筑”。唐元和十年(815)曾置长河县治此。

  • 桓台 (臺) 县

    1914年改新城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0年迁治索镇。传说县有桓公系马台,故名。

  • 五涧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1南凉录:秃发傉檀弘昌四年(405),秦姚兴以凉州授傉檀,“傉檀率步骑三万,次于五涧,遂入姑臧”。《水经注》卷40:清涧水“俗亦谓之五涧水也,出姑臧城东,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