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军
唐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大历五年(770)废。
唐乾元二年(759年)置,治于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大历五年(770年)废。
唐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大历五年(770)废。
唐乾元二年(759年)置,治于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大历五年(770年)废。
五代楚改昌江县置,属岳州。治所即今湖南平江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平江州。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县,属岳州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流域,与湖北、江西
唐龙纪元年(889)置,属宪州。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八里界口村附近。北宋咸平五年(1002)废。古县名。唐末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东南。属宪州。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废入静乐县。
一名展诰山。在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连竭提山“峰峦秀拔,连接群山”。
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奴诺城“在卫北十七里。《寰宇记》:诸葛武侯征蛮所筑憩军之所。以奴诺川为名”。
即今四川绵阳市东之魏城河。《新唐书·地理志》魏城县:洛水堰“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九域志》卷7魏城县“有安西水”。
清置,属固始县。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在河南省淮滨县东南部。面积85.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期思集,人口1780。西周为蒋国都城,楚灭蒋后为期思邑。汉至隋为期思县治,唐废县
在今河南济源市境。《清一统志 · 怀庆府一》: 浝水 “源出济源县西北四十里,绕城北而东合溴河。……按: 刘漪 《浝水论》 云,浝水出莽山,经勋掌村东里许,分为二,……其一东流抵北石村西,又东南至石露
即今河北正定县北东权城。《元和志》 卷17真定县: 权城 “即古之犍乡也,县北二十里。后汉建武元年,贾復破青犊于射犬,追战于真定之犍乡,大破之。即此城也”。
亦作大景山。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与小丙山相连。《寰宇记》卷135兴州顺政县:“大景山、小景山,景字本为丙,国讳改之,并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峻崖南北相对,阔七步。其崖峻削,高百余丈。山衣石发,被于崖际。
即今辽宁建平县(叶柏寿镇)。1954年建平县迁治于此。在辽宁省建平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9.9万。镇人民政府驻叶柏寿,人口 1900。原名牛碌河,1933年改称叶柏寿。“叶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