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都峡
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赣州府雩都县: 雩都峡在 “县西北五十里。峡长而险,前临大江,岩壁陡绝,约二十余里,为县之噤喉。《志》 云,峡中有米沙洲,长二百余丈,其沙三角,与常沙异,色最白,人视其厚薄以占米价”。
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赣州府雩都县: 雩都峡在 “县西北五十里。峡长而险,前临大江,岩壁陡绝,约二十余里,为县之噤喉。《志》 云,峡中有米沙洲,长二百余丈,其沙三角,与常沙异,色最白,人视其厚薄以占米价”。
明初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至永乐十一年(1413)有十三布政使司,故又称十三省。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
①北魏置,属临潼郡。治所在今安徽泗县东南。孝昌中废。东魏武定初复置,后废。②北宋大中祥符八年 (1015) 改昭应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
即今江西大余县西内良乡。《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内良隘“府西北百里。相近有沙村等隘”。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营州。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以阳华岩为名。后属道州。文明元年(684)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迁治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东南十里。元属道州路。
又名沪渎城、袁山松城。东晋时的海防要垒。故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晋书·虞潭传》:东晋咸和中,“修沪渎垒,以防海沙”。又《孙恩传》:隆安四年(400),“吴国内史袁山松筑扈渎垒,缘海备恩”。
在今贵州黔西县东。《清一统志·大定府》:十万溪大箐“在黔西州东。《黔记》:自新添砦西三十里入箐中,溪水回环,山峦峭拔。又六十里。悬崖绝壁,无径可行,遥望一山甚危峻,四面皆设屯寨,即十万溪箐也”。
即今安徽明光市。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定远县东有明光集。1938年嘉山县迁治于此。1994年改设明光市。
西魏置,为马盘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寰宇记》卷84清川县:马盘县“以界内山名郡邑”。隋开皇初属龙州。大业初属平武郡。唐贞观元年(627)属龙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清川县。古县名。北
即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卢家洲。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袁州府:万载县东北有庐家洲,“自县治至此计程四十里,与上高、新昌两县交界”。
唐武德元年 (618) 析梁泉县置,属凤州。治所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宝历元年(8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梁泉县置,治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属凤州。宝历元年(825年)废。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