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
又名焦王祠。在今山东嘉祥县西南十五里青山西麓。今青山东麓犹存焦城故址。东汉灵帝建宁间封焦王为青山君,并立有焦王祠碑。北宋宣和三年 (1121) 加封焦王为惠济公,焦王祠始有惠济公庙之称。后经明清两代重建扩建,习称青山寺。寺坐东面西,庙宇顺山势递升,设计巧妙。第一层院为惠济公殿,再上有惠济公寝殿、泰山行宫及顶殿。寺内外多苍松翠柏,修竹红枫,清幽绝俗。
又名焦王祠。在今山东嘉祥县西南十五里青山西麓。今青山东麓犹存焦城故址。东汉灵帝建宁间封焦王为青山君,并立有焦王祠碑。北宋宣和三年 (1121) 加封焦王为惠济公,焦王祠始有惠济公庙之称。后经明清两代重建扩建,习称青山寺。寺坐东面西,庙宇顺山势递升,设计巧妙。第一层院为惠济公殿,再上有惠济公寝殿、泰山行宫及顶殿。寺内外多苍松翠柏,修竹红枫,清幽绝俗。
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南思吉村。明 《万历武功录· 广西·十寨诸僮列传》:“思吉、周安、落洪、古卯、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及龙哈、咘咳,右江皆号为十寨。”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思吉,明时
隋置,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寰宇记》 卷42石州定胡县: 孟门关 “周大象元年于此置孟门津,隋开皇六年改曰孟门关,在黄河东岸”。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后废。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长水。属中庆路。元至元中废入宜良州。
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清一统志·伊犁》:阿什布鲁尔河“在伊犁西北,哈纳图河西二十五里。北流七十里入墨尔根河”。
即北舍县。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建昌:“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国初改为碧社。”《明史·地理志》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
北宋淳化五年(994)升王朝场置,属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至道二年(996)改名临湘县。古县名。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王朝场置,治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属岳州。至道二年(996年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在今江西宁都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梅川” 条下: “今县南二十里有钓洲,湾环曲折,形如钓钩。地不数武,舟行必迟回,半日始达,盖梅川之锁钥矣。”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条下:西营镇“在县北四十五里,与沁州武乡县接界”。(1)镇名。(1)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