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泉山
在今陕西永寿县北。《元和志》 卷3永寿县: “高泉山,亦曰甘泉山。” 《寰宇记》 卷31永寿县: “莫谷水源出高泉山。”
在今陕西永寿县北。《元和志》 卷3永寿县: “高泉山,亦曰甘泉山。” 《寰宇记》 卷31永寿县: “莫谷水源出高泉山。”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哈拉纽杜延呼都格井一带。
一作胡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南十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7渭南县:“旧说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胡城。”
即西溪。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人周岳与 (雷) 满狎,因猎,宰肉不平而斗,欲杀满,不克。见满已据州,悉众趋衡州。” 《方舆纪要》 卷80作 “鲰溪”。
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旧有河工局。
唐室韦部落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以西地带。《新唐书·室韦传》: “自 (俱伦)泊而东有移塞没部; 稍东有塞曷支部,最強部也,居啜河之阴。”
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雅鸿桥镇。《清 一统志·遵化州》: 雅鸿桥 “在丰润县西四十三里,与玉田县接界,还乡河至此与梨河合。旧设管河县丞,本朝嘉庆十二年裁,改设主簿驻此”。
即新城。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4),“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新密,经作新城。古邑名。本西周密国,春秋为郑新密邑。在今河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西南。《史记·封禅书》: 西汉太初元年 (前104) 作建章宫,“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三辅黄图》卷4: “唐中地,周回十二里,在建章宫太液池之南。”在今陕西省西安
①西周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左传·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②春秋蔡邑。即今河南漯河市东南邓店。《春秋》:桓公二年(前710)
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四十四里裴城。《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 《志》 云,县西五十里有裴城,裴度伐蔡时所筑。”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北部。面积79.7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裴城,人口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