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土司衙署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中和街。为明、清八寨土司鲁姓官衙。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现存之前厅照壁、大厅、头堂、二堂、长廊、西花厅等,为清道光十年 (1830) 照原样重建。毗邻为土司祠堂,建于乾隆十八年 (1753)。两建筑面积为2.69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皆飞檐挑脊、镂花雕窗,艺术高超,极为壮观。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中和街。为明、清八寨土司鲁姓官衙。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现存之前厅照壁、大厅、头堂、二堂、长廊、西花厅等,为清道光十年 (1830) 照原样重建。毗邻为土司祠堂,建于乾隆十八年 (1753)。两建筑面积为2.69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皆飞檐挑脊、镂花雕窗,艺术高超,极为壮观。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十里柏井村。《旧唐书·李自良传》:唐大历十三年(778),鲍防抵御回纥入侵,“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即此。宋于此置百井寨。又作柏井,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柏井。《
①三国吴改汉宁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东阳市东二十七里金家村附近。宝鼎元年(266)改属东阳郡,南朝陈属金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②隋开皇九年(589)改长山县置,为婺州治。治所即今浙江金华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三十里。《明史·地理志》 渭源县:“又西南有五竹山,清源河出焉。”《方舆纪要》卷60渭源县“七峰山”条内:“五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多细竹,峰峦奇秀。有岩曰秀峰岩,山下有谷曰银沟谷。
古地区名。当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一带。《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冬十月,“帝自弩山迁幸牛川”。同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秋七月,“帝自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6麻城县: 黑石寨在 “县西北八十里。亦抵光山县界。其相近者有康寨,下有包家庄”。
一名老君山。在今四川荣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志》 卷33旭川县: 荣德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卷85旭川县: 荣德山 “在 (荣)州东北四十二里。其山在川谷之中,独拔五百余尺,中有老君祠
在我国南海诸岛的南沙群岛内,位于中业群礁东南20海里。为中间宽两头尖的环礁,成东北—西南方向,长 39公里,中间宽约 13公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罗湾礁。1947年改名道明群礁,以纪念明初梁道明经营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北无定河上。清康熙 《延绥镇志》 卷1: “昔河广半里,水从崖落。明成化中,有僧从水底凿通二窟,河流其下,人行崖上为石梁,是为下响水桥,其上响桥亦然。今旁两窟崩,惟中一窟存,河水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唐柳宗元 《袁家渴记》: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二十里九华河上游。《元丰九域志》卷6青阳县有五溪。《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五溪河“在青阳县西二十里。其源有五,皆出九华山。一曰漂溪,出饮猿潭;一曰澜溪,出莲花峰下;一曰双溪, 出上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