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关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十五里,接陵县界。古大河所经。唐于此设关。《元和志》 卷10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废。” 元于钦《齐乘》 卷1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角关。” 《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鹿角关 “以鹿角津为名”。
在今山东省临邑县北。唐属临邑县。《元和郡县志》齐州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即此。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十五里,接陵县界。古大河所经。唐于此设关。《元和志》 卷10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废。” 元于钦《齐乘》 卷1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角关。” 《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鹿角关 “以鹿角津为名”。
在今山东省临邑县北。唐属临邑县。《元和郡县志》齐州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即此。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三十五里北沙崖。清时设把总驻守。
北魏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后废。
唐贞观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境。十一年(637)废入南川县。
北魏置,属东晋寿郡。治所在石亭戍(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岸)。《魏书·邢峦传》:正始二年(505),邢峦取汉中诸城戍,“萧衍平西将军李天赐、晋寿太守王景胤等拥众七千,屯据石亭。统军韩多宝等率众击之,破天
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寰宇记》 卷83绵州:涪县以 “涪水之所经” 而名。元初二年 (115) 曾为广汉郡治。三国蜀汉改属梓潼郡。《三国志·蜀书 ·法
在今贵州凤冈县南。《清一统志·石阡府》:邓坎砦,“明万历中,杨应龙攻龙泉,袭官军于邓坎,官军击走之”。
①又作色仁孜宗。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赛乡。②又作色谿。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西塞村。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色”。
即今福建石狮市东祥芝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 移祥芝巡司于此。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清一统志 ·常州府》: 望亭堰 “在无锡县东南四十里。以御常州之水,使入太湖,不为苏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