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黄署令丞
官名。乘黄为良马之名。北齐太仆寺有乘黄署,置令及丞,掌诸辇辂。隋唐沿置。唐制乘黄署令一人掌皇帝车辂及驯驭之法。副职有丞一人,属官有府一人,史二人,典事八人,驾士一百四十人,羊车小史十四人,掌固十四人。乘黄署与殿中监的尚乘局及闲厩使共掌皇室车马,职掌不易区分。实际上,乘黄署与尚乘局虽有其官,仅只空名而已,实权在宦官所担任的飞龙使。
官名。乘黄为良马之名。北齐太仆寺有乘黄署,置令及丞,掌诸辇辂。隋唐沿置。唐制乘黄署令一人掌皇帝车辂及驯驭之法。副职有丞一人,属官有府一人,史二人,典事八人,驾士一百四十人,羊车小史十四人,掌固十四人。乘黄署与殿中监的尚乘局及闲厩使共掌皇室车马,职掌不易区分。实际上,乘黄署与尚乘局虽有其官,仅只空名而已,实权在宦官所担任的飞龙使。
指三公、宰相的职位。唐朝苏颋《授薛稷中书侍郎制》:“俾回践于纶闱,以增辉于鼎席。”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衣局,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尚衣局。参见“尚衣局”。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尚衣局为奉冕局,尚衣局奉御改称奉冕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
称诸侯为藩岳。诸侯为国藩屏,故称藩岳。晋潘安仁(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注:“谓吴王也。”
官名。辽代设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其官有总知朝廷礼仪,掌朝廷礼仪。见《辽史·百官志一·敌烈麻都司》。官名。辽置,为敌烈麻都司的副长官。见“敌烈麻都司”。
官名合称。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417)置,指天部、地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皆由诸公担任,下设三属官,处理国家日常政务,权位甚重。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罢其官。
地方官署名。金朝置。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设于济州路。原称上京路都转运司,海陵王天德四年 (1151) 改名。设转运使领司故,秩正三品。下设同知转运使、副转运使等官。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参见“十威将军”。
官名。清末陆军部之长官。宣统二年(1910) 改陆军部尚书设,军阶正都统,从一品,特简。掌陆军行政事宜,统辖陆军军人、军属。官名,清朝置。为陆军部长官,掌主陆军,稽颁营制饷章,以巩陆防。副大臣贰之。其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寝局,掌门閤灯烛之事。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寝局。掌阁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无定额,正六品。于部属农事试验场任职。以专科学校毕业试用合格者奏补,秩同主事。官名,清朝光绪32年(公元1906年)设此官,属农工商部,无固定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