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大夫

五大夫

① 官名。战国时楚、魏皆置。②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九级,秦汉因之。秦朝可为官长、将率,赐邑三百户。西汉初仍得食邑。惠帝时,爵五大夫以上有罪当著械者,皆得宽容。文帝以后,五大夫以上才得免一人徭役,除以军功赐爵外,民入粟亦可为五大夫。三国魏、十六国后赵石勒亦置,然其地位及待遇或有不同。


1、爵名。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九级为五大夫。《后汉书·孝桓帝纪》:“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

2、官名。战国时楚魏皆有此官。《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曰与)之五大夫,而令私行。陈轸谓楚王曰:赫不能得赵,五大夫不可收也……王不如以十乘行之,事成,予之五大夫。”又《战国策·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

3、名号侯爵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年十月:“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注:“五大夫十五级。”

猜你喜欢

  • 库典

    吏员名。宋于殿中省六局均置,员额五至十二人,掌典守库藏之事。

  • 中书谒者

    官名,高帝拜灌婴为中谒者,武帝时加为中书谒者,掌宫中拜授章报等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灌婴传》。

  • 部校尉

    官名,汉置,仅次于将军。大将军营五部,每部置校尉一人,掌一部兵马,俸比二千石。属官有司马一人,掌领兵,俸比千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 河西鲜卑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吕光遣使署(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

  • 宗正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时天官府宗师中大夫属官,正三命。掌管宗室事务。下设宗正中士、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

  • 彰愍宫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总领彰愍宫契丹、汉人军民之政,彰愍宫长官。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

  • 典天舆

    官名。太平天国天王府置,属朝内典官,员额一千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参见“典舆”。

  • 矿业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农矿部,依照国民政府公布的《农矿部组织法》规定,职掌如下: 一、矿业之监督保护及奖进事项;二、矿权之特许及撤销事项;三、矿税之核定及征收事项;四、矿业诉愿及争议事项;五、矿务

  • 侍卫班领

    官名。清朝侍卫处之职官。顺治元年(1644) 设,定员十二人,由署侍卫班领、侍卫什长内遴选。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始定,同二等侍卫,武职正四品。掌领侍卫之事。

  • 逋逃之臣

    逃亡的臣。《汉书·匈奴传》:“受其逋逃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