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假节

假节

假以节杖。汉朝指大臣临时持节出巡。三国魏、蜀、吴沿袭此制,然非临时性,无论在外掌军、在朝秉政,权臣均得假节,实际已成为一种象征地位的政治待遇。至晋朝,地方性军事长官分为都督、监(军)、督 (军) 三等,职权范围也相应分为三等。都督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之分,监、督军亦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假节唯有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成为其地位、职权范围的标志之一。南北朝相沿此制。


大臣出使或出巡时所持的节杖、凭证、信物。汉朝使臣持节出巡或出使毕则收回其“”,称“假节”,意即临时持节。到三国,魏、蜀、吴皆置,无论在内秉政还是在外掌军,均得“假节”,而且是长期性的,非临时性的,成为象征地位高低的政治待遇。晋朝地方军事长官都督、监军、督军三级,各又分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等。都督之使持节者,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持节者只可杀无官职的人,假节者只能杀战时犯军令的。南北朝沿袭此制。

猜你喜欢

  • 台辅

    宰相、三公等最高级官员的尊称。《后汉书·李固传》:“臣闻台辅之位,实和阳阳,璇机不平,寇贼奸轨,则责在太尉。”指三公宰相之位。《三国志·魏书·崔林传》: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

  • 三字

    唐、宋“知制诰”别称。

  • 四川司员外郎

    官名。即“四川清吏司员外郎”。

  • 神机营掌印总统

    武官名。清置,为神机营的主官。见“神机营(2)”。

  • 宗君

    西周时称宗族的君长,负责同宗族内的事务。《六年琱生簋铭》: “琱生对扬朕宗君其休。”

  • 前锋大将

    官名。北魏置。《魏书·源贺传》:“(源贺)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

  • 平政院院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平政院的长官。见“平政院”。

  • 江西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江西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乾隆十四年 (1749) 定制,设掌印御史

  • 满档房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所属机构。掌理满文档案。设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掌其事。

  • 州军府主簿

    官名。东晋以后,州军府置主簿,称“府主簿”,与州吏的主簿为两个系统。《金石萃编》一《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除州主簿外,其龙骧府及镇蛮府亦各置“府主簿”一人,位在“府功曹”之后。同书三○《敬史君碑阴》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