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县师

县师

官名。周朝置。县大夫属官。掌县邑地域田亩,人民口数,赋税征收等事。《左传·襄公三十年》:“以为绛县师。”杜预注: “县师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周礼·地官 ·县师》: “掌邦图都鄙稍甸郭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以岁时征野之赋贡。”《序官》: “县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郑玄注: “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数,征野赋贡边。名曰县师者,自六乡以至邦国,县居中焉。”


官名。周设此官,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的地域,根据土地开垦,生产情况及六畜的发展等考核官吏的升降废置,并以岁时征野之赋贡;有军旅会同田役等,则师众而至;造都邑,则量其地,辨其物、制其域。见《周礼·地官·县师》。

猜你喜欢

  • 州萨甫

    州宗教官。隋于诸州各置萨甫一人,其职掌是管理本州的袄教事务。

  • 县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郊野县邑民众狱讼。《周礼·秋官》: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

  • 奏本

    文书名。上行文。用于臣下对皇帝。明朝规定,凡内外衙门循例奏报事项,如乞恩、认罪、缴敕、谢恩等。以及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各事,俱用之,不加印。(凡各衙门汇报公事用“题本”。)清初沿用,明定,凡私事用

  • 駼监长

    官名,秦汉皆置,为駼监长官,主駼监,掌养皇帝乘马。有丞为之副。参看“駼监”条。

  • 州部

    官名。又称“州部之吏”。战国始见。地方州长的部属小吏。《韩非子·显学》: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五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陈奇猷注: “州部之吏为地方小官”,“即州

  •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因出入禁中,故职任显要。初无员数,汉献帝定为六人,秩六百石。一度改名侍

  • 塌西节度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负责督察党项别部。以契丹人充任。始置于圣宗太平六年(1026)。

  • 右征尹

    官名。战国楚置。《楚高罍铭》: “楚高,右征尹。”

  • 大都等处田赋提举司

    见“宣农提举司”。

  • 兴圣官

    宫帐名。辽圣宗所建,又称“女古斡鲁朵”。契丹语称金为“女古”,宫帐为“斡鲁朵”。圣宗即位,以国阿辇、耶鲁盌、蒲速盌三宫帐户置,其宫帐在女混活直, 陵寝在庆州西南。 有州五: 庆、 、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