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宗中大夫

司宗中大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时,由礼部中大夫改名,仍属春官府。佐大宗伯卿掌礼仪的制订与执行,下设司宗上士、司宗中士、司宗旅下士以佐其职。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肆师下大夫四人,其职务是建立国中祭祀的礼仪,辅佐大宗伯掌理坛兆和宗庙中的禁令。凡国中的大事,辅佐大宗伯简习礼仪。国中的小事,简习礼仪,主管其事,如大事中的大宗伯。北周春官府所属有司宗中大夫,职掌如《周礼》中的肆师。北周初本名礼部,《周书·萧撝传》记撝于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授礼部中大夫。四年(公元564年)五月,改礼部为司宗,大司礼为礼部。司宗中大夫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周书·陆通传》:弟逞,“保定初,徒授司宗中大夫,转军司马。”其属官有司宗上士,正三命;司宗中士,正二命;司宗旅下士,正一命。

猜你喜欢

  • 冠威将军

    十六国汉,后秦置,省称冠威。《晋书·刘聪载记》:“(刘聪)使冠威卜抽监守东官,禁(刘)朝贺。”

  • 东宫义省学士

    官名。南朝陈置,为东宫文学侍从之臣。岑之敬于陈宣帝太建(569—582)初年曾任此职。

  • 司救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救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下设司救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救”。

  • 大官署署正、署丞

    官名。明制,光禄寺所属的大官署以署正、署丞为正副主官,掌供应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属官有监事。清沿置,有署正满、汉各一人,署丞满二人,掌供备猪只,征收菜园租银,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署内有

  •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

    官名。辽置,见“大国舅司”。

  • 夺爵

    免除官吏的爵位。秦汉制度,官吏犯法,可用爵抵罪,叫做夺爵。《汉书·景帝纪》:“(有爵者)夺爵为士伍,免之。无爵,罚金二斤,令没入所受。”注:“师古曰: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

  • 太子文学

    官名。三国魏置,为东宫属官。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置十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置四员,隶桂坊,咸亨元年(670) 废桂坊后,隶太子左春坊。玄宗开元(713—741) 中定为三员,正六品下,分

  • 仪比

    汉朝制度,指获准享有高于本职的仪制待遇。《汉书·张汤传》:“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指准许享受高于本职的仪制的待遇。《汉书·张汤传》:“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莫府,

  • ①周朝称拥有封土的各级统治者。《诗经·小雅·小乐》: “宜君宜王。”《仪礼·丧服》: “君,至尊也。”郑玄注: “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②战国时期对有采邑的公卿大夫的尊称,如“商君”、“

  • 龙虎山正一真人

    明朝中央朝廷赐予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县西南) 道士张氏 (汉张道陵后裔) 的世袭封号,全称“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领道事张真人”,正二品。太祖洪武元年(1368)始封此号,隆庆(1567—1572)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