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务院秘书厅

国务院秘书厅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的内部机构。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八日公布的《国务院秘书厅官制》规定,设秘书长一人,承国务总理之命,掌理秘书厅事务。秘书长有事故时,由首席秘书代理。秘书六人,分掌宣达法令、撰拟及保管机要文书,典守印信等。佥事六人,分掌撰拟文书,编纂纪录,保管文书图籍,翻译电文,核对文稿,收发文件,以及掌理会计、庶务事项。主事六人,辅助佥事分理各项事务(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的《修正国务院秘书厅官制》取消首席秘书,改定佥事为十二人,主事为二十四人)。袁世凯于政事堂设参议八人,后改属国务院,职掌略同各部参事,其主要职掌是审议法令。秘书厅的内部组织,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一月一日公布的《国务院秘书厅分课办事规则》规定,分为三课:第一课,办理机要;第二课,办理一般文书和统计;第三课,办理出纳、庶务交际等事。但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七日《政府公报》所载,国务院秘书厅设总务、内政、外交、财政、边务、军政、编纂、庶务等八课。临时执政府时期,国务厅设秘书长一人,其内部组织,依照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布的《国务院秘书厅办事规则》规定,分置第一至第五科及会议、电务两处。各科、处均设主任一人为主官、北京军政府时期,秘书厅掌理下列事项:一、宣达政令;二、关于国务会议事项;三、撰拟和保管文书;四、编纂纪录。设秘书长一人,秘书十人,佥事二十四人,主事七十二人;必要时得设额外职员,但不得超过正式员额的总数。厅内分科,由秘书长报请总理决定。

猜你喜欢

  • 田曹行参军

    官名,田曹长官。南齐王、公、督府置,掌田曹事。梁、陈、北齐同。梁自三班至流外五班,陈自八品至九品,北齐自七品上至八品上。隋朝亲王府置,从七品,高祖开皇三年(583)改司田行参军,炀帝大业三年(607)

  • 杂监司

    宋朝提举坑冶铸钱司、提举市舶司等官署统称。宋制于诸路监司之外,对于主管一路特殊事务的官司合称为杂监司,如提举坑冶铸钱司、提举市舶司等属之。

  • 总署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 前军将军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 (265—274)初置,与后军、左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各领营兵千人,是护卫皇帝宫禁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员一人,四品。东晋初犹领营兵,哀帝兴宁二年 (364),因不领营兵,罢。

  • 臣下对君主冒死直言规谏。《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 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

  • 医正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医下大夫属官,掌诊治民庶百官的各种疾病,设医正中士、医正下士及医生三百人以佐之。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右司隶寺

    官署名。十六国汉刘聪置。以右司隶为其长官,掌管右司隶部民,共领户二十余万,其下设内史,每一内史领万户。见《晋书·刘聪载记》。

  • 土绵

    蒙古语,意为“万”,或用以称“万户”。

  • 巡铺官

    贡院官名。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礼部试,派官巡察廊下,以防应试举人作弊。真宗景德四年(1007),命官员巡试铺。仁宗天圣二年(1024),正式置巡铺官。其后,每开科必置。科举考试执事人员。宋雍熙二年

  • 少詹事

    官名。唐朝始置,为詹事府之副长官。掌辅导太子。额设一人,正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端尹府少尹,武则天天授 (690—692) 间又改为宫尹府少尹,旋皆复旧称。宋朝沿置,或以他官兼,或设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