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慰使司

宣慰使司

官署名。元明清都置。元代掌军民之务,分道掌管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宣布于郡县,郡县有请求则向省汇报。见《元史·百官七·宣慰使司》。明承元制,在西南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官中置宣慰司,司置使,为土官中最高武职,从三品。其佐官员有同知,正四品;副使,从四品;佥事,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从七品;都事,正八品。见《明史·职官五·土官》。清沿明制,也在土司中设宣慰使司,为地方高级专员官署,掌土司军政。见《清史稿·职官四·四川宣慰使司》。参看《历代职官简释·宣慰司》。


官署名。(1)元置,为行省与路之间的转承机关,掌军民之务,分道以领路、府、州、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路府有所请则转达于省。元代设宣慰使司者,凡六道及一处。六道为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淮东道、荆湖北道、湖南道、四川南道;一处为乌撒乌蒙等处宣慰使司,治乌撒路,隶云南行省。宣慰使司每司设宣慰使三人,从二品;同知一人,从三品;副使一人,正四品;其下有经历、都事、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人。(2)元代另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于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人。明清沿其制,设宣慰使司,为武职土官宣慰使的官署。明制,宣慰使从三品;其下设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从四品;佥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正八品。清制宣慰使品秩同明,置于四川省者七人,其中天全州、茂石厅、杂各厅各一人,打箭炉厅所属的正明、布拉克底、巴旺、格尔格忒各一人;置于云南省者一人,设于普洱府属车里。

猜你喜欢

  • 公使钱

    宋朝各路州军皆拨专款,以为宴请、馈赠官员赴任、罢官及入京往来费用,称公使钱。

  • 主衣局都统

    官名。北齐置主衣局,属门下省。掌御衣服玩弄事。以都统、子统为正副主官。

  • 公主家从官

    官名,为公主的侍从官。见《汉官》或《后汉书·百官三·宗正》“诸公主……”注。

  • 中宫永巷令

    官名。东汉属大长秋,秋六百石,主管皇后宫人。有丞一人,均以宦者任之。官名,汉置,为皇后属官,俸六百石,由宦者担任,掌宫婢侍女等宫人。宫女有罪,也幽禁在此。《三辅黄图·卷六·杂录》:“永巷:永,长也,宫

  • 广东科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著作

    “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省称。《晋书·束晢传》:“转佐著作郎”,“迁转博士,著作如故。”夏竦《文庄集》卷一三《议职官》: “号为著作,罔知笔削之事。”分见各条。

  • 仪制司

    官署名。即“仪制清吏司”。官署名。清末置,属礼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鸿胪寺及本部主客清吏司并人仪制清吏司,去“清吏”字,称为仪制司,添设员外郎一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为典礼司。参

  • 副千户

    官名。①明朝各千户所下设二人,从五品。与千户同掌本所军士。上隶卫指挥使司,下督百户。而守御千户所亦设,而不隶卫,直达于都司。②清朝士官名号之一。武职。甘肃省设有,隶指挥使之下。从五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

  • 督运参将

    官名。明置,《明史·食货志三》说:“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设漕运总督于淮安,与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漕运总督所属的参将职在督理漕运,故称督运参将。清制亦有漕标参将以督理漕运。

  • 左府

    官署名。①战国秦置,掌工官。亦以称其长官。《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②即左千牛卫。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左备身府置,高宗显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