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部

虞部

官署名。①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等官,职掌有关山泽、园囿、草木、鸟兽之政令,掌其出产、供应之节制,禁人随意采猎。西魏末至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府,遂为地官府诸司之一,设下大夫为长官,佐官有小虞部上士,属官有山虞中士、下士,泽虞中士、下士,林衡中士、下士,川衡中士、下士,掌禽中士、下士,掌囿中士、下士,掌圃下士,掌炭中士、下士,掌薪中士、下士,掌刍中士、下士等。②隋、唐、五代为工部四司之一,其职掌略同①,兼掌京都街巷种植、供应百官蕃客菜蔬、薪炭及殿中省、太仆寺所管马匹刍料、田猎等政。隋初设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设郎、承务郎。唐朝设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又有主事等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虞,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再改,肃宗至德二载(757) 再复。北宋前期无职掌,设判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其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掌山泽、苑囿、矿冶之政,辩其矿藏出产而为之厉禁,监管诸金、银、铜、铁、铅、锡、盐、茶、矾之生产及开支。初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哲宗绍圣元年(1094)与屯田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省郎官,由工部郎官兼领。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复置,为工部四部属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四员,二十九年改名虞衡清吏司。


官署名。隋工部尚书所属有虞部,其官为虞部侍郎。唐代虞部为工部四司的第三司,掌京都衢閧、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等事。其官为郎中、员外郎。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

猜你喜欢

  • 官次

    ①官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注: “次,舍也。”②官位、居官职守。 汉朝为任官资历、 官阶。 《后汉书·郎��传》:“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于官次”

  • 北京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月二十日临时执政段祺瑞被逐后,北洋政府“元首”虚位,暂以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的形式作为过渡。这时北阀军节节胜利,吴佩孚、孙传芳相继失

  • 特羊局都尉

    官名。北齐置,见“司羊署令丞”。

  • 内庭

    内庭,也写作内廷,指皇宫内。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也?”唐代韩偓《夏五月……聊寄知心》诗:“职在内廷宫阙下,厅前皆种紫微花。”

  • 守倅

    知州与通判合称。郡守及其副职。倅:副,副职。《宋史·选举志二》:“嘉熙元年,罢诸牒试,应郎官以上,监司守倅之门客及姑姨同宗主子弟与游士之不便于归乡就试者,并混同试于轻运司。”

  • 官名。周朝置。《左传·哀公元年》: “宿有妃、嫱、嫔、御焉。”杜预注:”妃、嫱,贵者; 嫔、御,贱者,皆内官。”历代沿置,有三嫔、六嫔、九嫔等名号。北魏孝文帝设三嫔位视三卿、六嫔位视六卿; 北周设六嫔

  • 铁坊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铁冶铸造等事。多置于产铁之处。置使、副使。铁器造作机构。辽置,属北面坊官。以铁坊使、副使为正副主官。下设铁坊详稳司,官有铁坊详稳,铁坊都监。

  • 第二清

    官制术语。参见“第一清”。

  • 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大臣

    参见“管学大臣”。

  • 金部长

    官名。北魏前期置,协掌尚书省金部曹事务,属金部尚书。《魏书·穆崇传》:穆安国“历金部长、殿中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