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集曹

集曹

官署名。汉朝丞相府置,主管郡国上计,以掾主之。郡亦置。三国魏相国府置,有掾属各一人。晋初不设,至杨俊为太傅置设属一人; 赵王伦为相国、增设掾一人。南朝宋、齐公府,北朝齐州府皆置,长官为参军或行参军。


官署名,汉置。汉丞相府集曹,掌郡国上计(簿),以掾属为长官。郡国也置,掌县上计。“上计”,又称“上计簿”,即向上级汇报书。汇报书的内容是:户口的增減,开垦土地亩数、钱粮收支、盗贼多少等。《汉书·匡衡传》:“主簿陆赐故居奏曹,习事,晓知国界,署集曹掾。”其后三国魏相国府设集曹,其官掾属各一人。南北朝也置,其长官称参军或行参军。

猜你喜欢

  • 举人乞恩选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不定期举选,以恩例铨任举人为官。

  • 奉觯

    官名。觯为古代酒器。隋唐于光禄寺良酝署置奉觯,隋制一百人,唐制一百二十人,掌宴会或祭祀时所用的酒器。

  • 经承

    吏名。清朝京吏之一。清制,京吏有三: 供事、经承、儒士。各部院衙门之办事人员,如堂吏、门吏、都吏、书吏、知印等统称经承。属内阁、翰林院、詹事府者可考取供事;属礼部者可转补儒士。详见“吏”。清代各部院役

  • 交阯清吏司郎中

    官名。明朝户部交阯清吏司及刑刑交阯清吏司均置,各一人,正五品。掌本司之事。参见“交阯清吏司”。

  • 镇抚司

    官署名。元朝始置。隶万户府,设镇抚二人,蒙古、汉人参用。明朝沿置,隶卫指挥使司下,掌本卫刑名。设镇抚二人,从五品。隶锦衣卫下者。除掌本卫刑名及理军匠外,兼掌诏狱。洪武(1368—1398)末罢锦衣卫狱

  • 国民政府参事处

    国民政府的内部机构。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二月置,设参事、处员、书记官、书记等员。参事承国民政府委员会之命,分办或合办特交事件,并得随时拟具政务革新意见,提交参事会议讨论,并向国民政府委员会建议

  • 淮西行省

    见“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 议生

    官名。晋朝郡、县属吏中散吏之一,职掌谋议。北齐清都郡,邺、临漳、成安三县亦置。

  • 讨夷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间曹操置,三国魏、南朝梁、北魏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后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七品中,

  • 徕远司郎中

    官名。即“徕远清吏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