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驾部郎中

驾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驾部郎”互称,为尚书省驾部曹长官。唐朝置为兵部驾部司长官,历代因之。掌车乘、厩牧、驿传之政令,从五品上。势门子弟多不乐为之。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舆大夫、司驾郎中,寻各复旧。中唐以后,其职权为使职侵夺。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司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哲宗元祐(1086—1094)初罢,后复置。南宋初兼领库部司事,时省太仆寺,其事亦归之,后或省。辽、金、元不置 。明初复置,正五品,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车驾清吏司郎中”。参见“驾部”、“驾部郎”。


官名。唐宋都设此官,掌舆辇等事。《新唐书·百官一·兵部·驾部郎中》:“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唐朝兵部下属有四部,驾部为其中之一部。宋沿唐制。《宋史·职官三·兵部·驾部郎中》:“驾部郎中、员外郎,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

猜你喜欢

  • 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诏举。参见“制科”。

  • 东府

    ①东晋孝武帝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与其子元显并录尚书事,掌国政,道子府称东府。见《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②宋朝中书门下 (政事堂) 别称。参见“二府”。

  • 正任防御使

    参见“正任”、“防御使”。

  • 币制局督办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长官,见“币制局”。

  • 江西司郎中

    官名。即“江西清吏司郎中”。

  • 保和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医官阶官名,改西绫锦副使置。五年,改名保痊郎。宣和元年(1119),又改平和郎。从七品。医官阶官名。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西绫锦副使为保和郎,作为医官阶官

  • 提点铸钱

    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天策上将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为酬秦王李世民平洛阳大功而特置,掌全国征讨军事,位在王府之上。以天策上将军总判府事,有长史、司马各一员,从事中郎二员,并掌通判府事; 军谘祭酒二员,掌参谋军事,赞相礼

  • 四中郎将

    即东、西、南、北中郎将的合称。详见各条。官名合称,即东中郎将、西中郎将、南中郎将、北中郎将。详见各条。

  • 所由

    宋朝下等役职名。掌巡警盗贼,维持治安,隶镇将等官员。较大市镇则设都所由为其头目。(1)唐时因胥吏与差役经办县体事务,每事必经其手,因称胥吏与差役为所由。又因胥吏与差役多属府县,因亦称府县之官为所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