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转
宋代官员升转的一项特殊规定。不依常法,而由朝廷特别指挥酬赏转官,称“特转”。
宋代官员升转的一项特殊规定。不依常法,而由朝廷特别指挥酬赏转官,称“特转”。
官名。明清时提刑按察使司属官。朱元璋吴元年(1367)始置,为按察使司正官,正五品。洪武十三年(1380)革,次年复置,分领提学、驿传、清军、分巡、兵备等道。各省因事而置,无定员。清初沿置,为道员兼衔
见“公吏”。
即“杨侗”。
春秋楚地。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长江北岸。《左传》襄公十三年(前560):吴侵楚,养由基及子庚诱之,“战于庸浦,大败吴师”,即此。
①春秋、战国时宋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秦置县。庄周即此邑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②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左传》哀公十七年
清代对赫哲、费雅喀等族的别称。因衣鱼皮,故名。赫哲、费雅喀以外,尚有库页人和恰克喇(乌德盖依)人等,史称使犬部、鱼皮部。分布在今吉林省东北边。“鱼皮鞑子”是带有轻蔑性的他称。
历代以刺绣为业的人户。宋以后,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形成刺绣专业人户。明清各地刺绣业进一步发展,绣工人数有所增加,但绣户之称只表示其专业,始终未定为一种户籍。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金代为选拔女真士人而设。又称“策论进士科”。金世宗曾命颁行以女真大小字所译《尚书》、《易》、《春秋》等,兴办女真学校,择猛安谋克子弟学习。大定十一年(1171),始行策选之制。后定每
或作洒美、撒梅。古族名。明清时白罗罗撒摩都的一部分。人数不多,散居云南(治今昆明)、曲靖(治今曲靖)二府。较多地接受汉文化。山居者农耕为业,滨水者舟居捕鱼。近代昆明郊区仍有一部分彝族自称撒梅。
南朝税制之一。指政府以折收钱币征取三调实物,再以钱币向民间购买军国所需米谷、丝绵等物。宋时周朗称“桑长一尺,围以为价,田进一亩,度以为钱”,便是折课。齐武帝永明五年(487),曾下诏京师及诸州出钱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