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姓

三姓

地区名。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境域东西1780余里,南北450余里。东至东海之滨及库页岛(清末至乌苏里江东岸俄罗斯界),西连松花江南岸玛延河口宾州厅界,南接牡丹江(即瑚尔哈河)右岸锅葵山(即鸠梅芬山),北达黑龙江呼兰厅界。唐虞至周属肃慎地。汉、晋属挹娄。北魏属勿吉,隋为靺鞨族黑水、窟说、莫曳等部地。唐属黑水府,后为渤海东平府黑、比二州。辽属乌舍、铁骊、五国伯哩等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初属萨里屯河等路。清为瓦尔喀部、呼尔哈部、库尔喀部地。其重地三姓城,原名依兰哈拉,为克宜克勒、努雅勒、胡什哈哩三姓赫哲住地,故名。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城。城周五里。始置协领主此驻防。雍正九年(1731),增设副都统管理各旗户。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置依兰府。民国二年(1913)三月,降为县。清朝至民国初年,治内有满、汉、赫哲,朝鲜等族居住。

猜你喜欢

  • 都统

    官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设少年都统,率领青年兵进攻东晋。末年,少数民族地区统治者以此为官号,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之称。唐后期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统帅,此后又在都统之上设都都统。辽、金时

  •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

  • 差杂

    藏语音译,意“承担支差义务的草场”。旧时西藏天然草场全部为※三大领主占有,※差巴只有对草场的使用权,且是在为领主支各种劳役、实物与货币差的前提下被领主分予的,由当地差巴个人或共同使用。也有在共同使用的

  • 八旗义学

    童学名。清前期为普及一般旗人子弟教育,于八旗官学之外所增办的学堂。原为照顾无力延师及龄学童得以入学而设。康熙三十年(1691),以佐领为单位各创立一学,以称义学。雍正二年(1724),以八旗左右两翼各

  • 噶齐克卫

    见“葛称哥卫”(2184页)。

  • 佤语

    我国佤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佤族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佤语有如下特点

  • 把莫

    旧时门巴族本教女巫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门巴族部分地区。多由久病痊愈者拜师学成。传说为“坎主”神的化身。一说平时忌肉类食物。作法时在神龛上供酒肉、酥油和粮食。于五指各拴一根彩线,根据线断或燃烧得是否整

  • 扬阐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与另一类奴隶“扬更”相似,亦属于“庸部”。详见“阐”(2105页)。“更”(1048页)、“扬更”(754页)。

  • 白玛结布

    清代后藏贵族。藏族。郡王※颇罗鼐之父。幼善骑射,读书习字。从政后执法公正,任政府孜康,办理协噶尔宗财政。后任藏军官。康熙二十年(1681),西藏与拉达克战争期间,奉命从拉萨率援军抵阿里,协助蒙古汗王噶

  • 彭万里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元末,为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安抚使。洪武元年(1368),遣子彭德胜奉表贡马及方物于明廷。六年(1373),归附明朝,诏升安抚司为保靖宣慰使司,授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