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里迷

吉里迷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元初仍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直到出海口一带,库页岛亦有之。在元末明初女真人南徙潮流中,部分迁至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处。金属胡里改路,后归附蒙古汗国,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管辖。常受骨嵬人侵袭,至元元年(1264),元世祖因派兵征骨嵬,次年又给其“粟及弓、甲”。元在其地签军应役,赈济救灾,设立千户所和驿站,并于至正十五年(1355)在哈儿分地方(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管理其事。明在扫清东北地区故元残余势力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即派官员“至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永乐九年(1411)春,又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境内特林地方),授其首领官职、印信。立于特林地方的《永宁寺碑记》,简述了其生产、生活概况。直至明代尚无农业生产,饲养的家畜以狗最多,有的以“捕鱼为食”,夏穿鱼皮衣,冬衣狗皮;有的以狩猎为生,以海青、大鹰、皂雕、白兔、黑狐、貂鼠、阿胶等贡于中原王朝。尚存在群婚残余。奴儿干都司管理松弛后,中原人将其与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及东至日本海的其他女真部落,统称为野人女真。清代的济勒弥(或作奇勒尔)和费雅喀(飞牙喀),苏联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献中的基(吉)里亚克,前苏联境内的尼夫赫人,即其后裔。中国的赫哲族,与其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瑚沙

    ?—1664清初将领。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六年(1632),从太宗征明入大同。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伐明,先行。领兵越燕京(今北京),趋山东,沿途败明太监高起潜兵。升噶布什

  • 叱六于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 蜀李书

    书名。又称《李蜀书》。晋常璩撰。9卷。一名《汉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0卷。《史通·古今正史》:“常璩撰汉书10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故有《汉之书》10卷与《蜀李书》9卷之别。流传不

  • 完颜宗贤

    ?—1150金皇族、大臣。本名赛里,亦作塞里。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习不失孙。真定留守鹘沙虎子。天辅元年(1122),从都统完颜杲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袭辽天祚帝于鸳鸯泺(今河北省安固

  • 吉拉

    桦皮船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比※乌末日沉”大,为18世纪时赫哲人用于运鱼的船。制作与“乌末日沉”同。因圆底,两头翘起,虽载重量大,但划起来较轻便,速度也快。据说,大的

  • 南诏太宗

    见“盛逻皮”(2033页)。

  • 马訾水

    古水名。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始见于汉代,亦称益州江(有说亦作“浿江”,不确)。晋又称箭(剑)川江。唐时其名尚存,又称鸭渌江、洗袍河。源出中国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至辽宁省丹东市南注入黄海,流长795

  • 的里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10世纪时是阿姆河左岸仅次于乌尔坚奇的大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达尔甘一阿塔,位于乌尔坚奇东南。

  • 广宁府路

    元地方政区名。亦称广宁府或广宁路。至元十五年(1278)置。辖境约西至大凌河,东达辽河下游附近,北在今阜新市一带与大宁路和懿州地相接,南至辽东湾。治所在今辽宁北镇县城。本为辽显州地,金于天辅七年(11

  • 赵川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即赵州(今云南大理市凤仪镇)。境内“白蛮”大族有王、杨、李、赵4姓。系南诏王直接统治地区。参见“十睑”(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