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呼兰府

呼兰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治所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界兴东道大通县,西邻肇州厅,南连吉林滨江厅阿城县,北接绥化府。辽以前沿革与※龙江府同。辽属生女真及江宁州北境。金属上京活剌浑河等猛安之境。元属铁木哥斡赤斤后王分地。明置兀者、亦马喇、木兰等诸卫。清初隶呼兰副都统,同治二年(1863),始设呼兰理事同知,旋移至巴彦苏苏。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副都统仍移同知驻此,升为府,领巴彦州及木兰、兰西二县。清初至民国年间,治内有汉、满、达斡尔、鄂温克、卦勒察、回、锡伯、蒙古、朝鲜等族居住。1913年改县。

猜你喜欢

  • 百尔瓜忒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百尔瓜忒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

  • 苏宏

    亦作苏弘。越人。原为南越国校尉司马。元鼎五年(前112),南越王赵建德、丞相吕嘉反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帅师征伐南越。率越部属降汉,以原官隶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后因擒获南越王赵建德有功,

  • 绥远城将军

    清朝管理内蒙古绥远城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满族人充任。从一品。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任费杨古为右卫建威将军兼归化城将军。乾隆四年(1739),筑绥远城(在今呼和浩特)遂改称绥远城将军,兼辖右卫。有官

  • 后唐文皇

    见“李国昌”(1036页)。

  • 色颇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

  • 托克托玛木特

    ?—1728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维吾尔族。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散秩大臣阿喇纳领兵赴辟展,偕众迎降。时阿济斯和卓拒降,走准噶尔,在策妄阿拉布坦授意下,胁吐鲁番众数千户徙喀喇沙尔。

  • 金铜信符

    明代颁与甘、青等地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又称“金牌信符”、“纳马金牌”、“茶马金牌”。“金牌”、“信符”,原是二物,前者以铜制成,长1尺,阔3寸。后者以铁制成,长5寸,阔2.5寸,上镌刻二飞龙,

  • 讷而干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屈设部

    即“窟说部”(2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