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屯田

回回屯田

元代对回回人屯田的称谓。元时迁于中国的回回人日增,被安置于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安徽、河南等地从事屯垦牧养。有军屯和民屯两种。至元十八年(1281),诏命“括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京(今河南开封)屯田”。二十七年(1290),命“给滕竭儿(今新疆阜康县)回回屯田三千户牛、种”。至治二年(1322)诏“免回回人户屯戍河西者银税”。一些管领屯田的官吏亦是回回人。如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今新疆和田)、可失合儿(今喀什)工匠1050户屯田。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曾兼领洪泽、芍波屯田。辽阳行省左丞兼领肇州屯田。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随其去云南的回回人,多被安置屯田劳动。在其他屯田地区,也有不少回回人户。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因,回回屯田人户多聚居成村落,如云南之“回回屯”、“回回营”、“回回寨”,北京有“回回营”,今陕西勉县有“回回寨”,河南开封市西南25里也有一“回回寨”。

猜你喜欢

  • 鄜延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沿宋旧名。治延安(今属陕西省)。辖延安府,鄜州节镇州及丹州、保安州、绥德州、坊州四刺史州。府、州共有县16、镇5、城2、堡4、寨18、关2。共有205809户。

  • 郑国鸿

    1777—1841清朝将领。字雪堂。湖南凤凰厅(今凤凰县)人。回族。幼袭父职为千总。嘉庆八年(1803),参与镇压湖南永绥厅苗民反抗,补永绥屯守备。历任湖北黄州(今黄冈县)协都司、提标中军参将、广西平

  • 青海马帮

    系指解放前每年由青海往西藏拉萨等地经商的20—30家行商,为驮运货物而结成的骡马商队,最多时有骡马3—4千匹。除驮运内地出产的绸缎、布匹、酒、醋、红枣、挂面等物品外,也有一部分骡马在西藏出售。

  • 寻梦凑

    即“寻阁劝”(932页)。

  • 扎哈沁旗

    见“扎哈沁部”(194页)。

  • 小水峪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密云县西北小水峪村西高地之上。在长城脚下,依山傍水。1979年调查发现。现见有3处。窑呈圆形,直径约2米。烧制以白釉为主,亦有青、褐、绿等单釉瓷。器物多为盆、碗、缸

  • 元睿宗

    见“拖雷”(1365页)。

  • 伊克昭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鄂尔多斯部7旗在伊克昭(“大庙”)会盟,故名。现移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寝,原在此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以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负阴山,多草原,当河套膏腴之地,可耕可牧。

  • 么莱诺

    景颇语音译,意为“更换女婿的牛”。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盛行转房制,转房不分年龄、辈份,兄死,弟可娶嫂为妻,叔伯亡故,侄亦可娶叔伯母为妻,甚至父死,子可纳父之妾(非亲生母)为妻,因而形成一夫多妻现象。但

  • 降喀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