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基热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恨”意为“树草”、“庄稼”,“基”意为“砍伐”、“收割”。专指服农业开耕、收割的人役。由男女各投役若干天。期间由主人供食。收割季节需向主人赠送若干野兽干肉等物。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恨”意为“树草”、“庄稼”,“基”意为“砍伐”、“收割”。专指服农业开耕、收割的人役。由男女各投役若干天。期间由主人供食。收割季节需向主人赠送若干野兽干肉等物。
亦称“奉天将军”,全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清代奉天地区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武职从一品。顺治元年(1644)八月,世祖福临拟迁都北京时,命内大臣何洛会统辖八旗满洲、蒙古、汉军800兵留守盛京(今辽宁
官名。为宣慰使属官。掌管案牍,上奏公事及管辖吏员。元代秩从七品,明代为正八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见“布智儿”(468页)。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流行于云南德宏地区。据称数百年前从缅甸今佤城一带传入。多为“绕买”、“冷”、“布列”、“布雷”等支系的德昂族所信奉。僧侣分召尚(小和尚)、召门(二和尚)、崩基(佛爷)、希拉多
?—1833清道光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儋州人。黎族。道光十三年(1833),儋州大旱,地方官吏、汉族地主及高利贷者趁机盘剥,黎人蓄恨。是年七月,与薛凤章(汉族)等于儋州龙头、薄沙等黎峒倡导起义,“贫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 (444页)。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西郊门头沟龙泉务村。约建于辽太宗会同年间(938—947)。规模较大,其范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遗址堆积厚达0.8—1.7米。烧制多白瓷,有粗、细两种
见“努尔哈赤”(1262页)。
见“金满城”(1476页)。
古族名。唐代居于永昌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佤族先民,至今还有一些佤族自称望的。当时他们居于山林,除狩猎、采集外,还从事原始刀耕火种农业和饲养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