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文

拉祜文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拉祜族原无文字,本世纪初,缅甸传教士为拉祜族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传入我国拉祜族地区,但使用面很窄,未能在我国拉祜族地区广泛传播,但目前境外缅甸、泰国等地拉祜族仍在使用这套文字。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云南工作组和云南民族学院语文组共同对拉祜语进行了调查。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及云南有关机构又组织了拉祜语的全面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拉祜族文字方案》(草案),于1957年提交给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上讨论通过,同年经中央民委批准试行。拉祜文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坝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用26个拉丁字母分别表示拉祜语30个辅音、8个元音和5个声调。拉祜语的第1、2、3、4调调值大体相当于汉语的阴、阳、上、去,古汉语的入声字拉祜语读第5调,高降促声为第6调,第7调低平出现频率低,并入第2调。1957年批准试行后,出版了小学课本和通俗读物,得到广大拉祜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由于“左”的干扰,中断了拉祜文的试行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拉祜文得以继续试行,取得了较好成绩。培训了师资,开展了用拉祜文扫盲,并用拉祜文开展了广播、电影译配,文艺演出,出版了大量出版物,拉祜文在拉祜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芦笙调

    苗族芦笙曲调。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每种又分若干调。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鲜明。广西融水、云南昭通等地舞曲曲调最为丰富多采。代歌曲调婉转柔和,以黔东南地区曲调最多。

  • 乌大经

    ?—1804清朝将领。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回族。乾隆二十七年(1762)武举。翌年获武进士,授三等侍卫。三十三年(1768),任山东武定营游击。三十七年升德州营参将。三十九年(1774),参予镇压

  • 琶杰

    1902—1962蒙古族民间艺人和诗人。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回苏屯人。出生于贫苦牧民家庭。自幼喜爱好来宝、说书。8岁入王府当奴隶。9岁被王爷作为“许愿”的供品,送入寺庙当喇嘛。曾三次潜逃,被捉回,1

  • 西魏文皇帝

    见“元宝炬”(237页)。

  • 都统行营兵

    参见“马甲”(154页)。

  • 恭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广乐。如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三月,西夏派遣使臣恭罗们色勒裕勒等人赴宋朝答谢太皇太后。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开原县

    清县名。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辽河中游东岸。清康熙三年(1664)置。境域东西140里,南北55里。东至吉林乌喇,西抵广宁县,南邻铁岭县,北界柳条边。唐虞为息慎氏地。商、周、秦因之。汉至隋属扶余界。唐为渤

  • 草匹力

    朝鲜族古簧管乐器,亦称管子,详见“觱篥”(2547页)。

  • 大成国

    清咸丰年间天地会在广西建立的政权。参见“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纳剌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