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晃

拓跋晃

428—451

北魏皇太子。字天真。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为贺夫人所生。太武帝延和元年(432),立为皇太子,寻父东征北燕和龙(今辽宁辽阳市),命录尚书事。太延五年(439),父西征凉州,诏为监国,决留台事。太平真君四年(443),从征柔然,至鹿浑谷,与柔然相遇,建议“宜速进击,掩其不备”,父不纳,坐失战机。此后,所言军国大事,多见纳用。受命副理万机,总统百揆。史称其“明慧强识,闻则不忘”, “好读经史,皆通大义”。监国期间,重视农业生产,令有司课畿内之税,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使垦田增辟。自身营园田,收其利。为政精察,被中常侍宗爱所忌,谗于焘,杀其属下仲尼道盛等。正平元年(451),忧卒。一说因欲谋害焘,被杀。谥景穆太子。其子拓跋濬即位,追尊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猜你喜欢

  • 叶护可汗

    ①(?—588)南北朝时期东突厥可汗。名处罗侯,号突利设,后称莫何可汗。阿史那氏。※乙息记可汗科罗子,原辖突厥汗国之东部地区,甚得部众拥戴,为兄沙钵略可汗猜忌,怀离心。北周大象二年(580),密与隋使

  • 阿尔素纳

    ?—177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禄叶纳氏。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锋从征准噶尔部。二十五年(1760),授蓝翎侍卫、三等侍卫。三十四年(1769),随军征缅甸,以功授二等侍卫,赐“额腾伊巴图

  • 外藩蒙古

    清代对蒙古诸札萨克旗的总称。蒙古札萨克旗,按‘盟旗制度’规定,有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之分。内札萨克旗指分布于漠南蒙古地区的科尔沁等24部49旗,是在满族统治阶级兴起后依其归附先后相继建立起来的旗。外札萨

  • 吐蕃七良臣

    指吐蕃早期对促进社会发展有贡献的7位大臣。又称“七贤臣”。即※茹莱杰、※拉甫果嘎、※俄囊尊蒙、※屯弥桑菩扎、※赤桑扬敦、※桂赤桑亚拉及※达赞东斯7人。详见诸人物条。

  • 扶余

    即“夫余”(223页)。

  •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书名。清代奕訢等奉敕撰。40卷,卷首1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字铅印本40册,通行排印本为10册,又名《剿平苗匪方略》。内容包括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苗民起义的经过、镇压征剿过程及

  • 王猛

    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郡(治今山东寿光南)人,居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少家贫,以卖畚为生。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前秦皇始四年(354),闻东晋桓温入

  • 纳渣

    见“纳若”(1266页)。

  • 精奇尼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为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总兵官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一、二、三等总兵官对等改为一

  • 萧知足

    见“萧阿剌”(19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