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樊子鹄

樊子鹄

?—535

北魏将领。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其先荆州蛮酋领,被迁于代。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樊兴子。六镇大起义后,南至并州投附尔朱荣,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527)冬,奉命至洛阳,以应对称旨,被灵太后授以直斋,封南和县开国子。还,为行台郎中,行上党郡。建义元年(528),拜平北将军、晋州刺史,封永安县开国伯。治有威信,山胡率服。永安二年(529),击败薛修义、陈双炽,授抚军将军、都官尚书、西荆州大中正,后兼右仆射,为行台,督军讨平吕文欣于东徐州。回洛,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封南阳郡公。身在京师,与晋阳之尔朱荣通连。后出为殷州刺史,值旱荒,恐民流亡,勒有粟之家分济贫者,并遣人牛易力,多种二麦,州内稍安。三年,尔朱荣死后,拒与尔朱世隆同赴京师,请移镇晋阳。孝庄帝授以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都督。至汲郡,闻尔朱兆入洛,遂渡河见尔朱仲远,奉命镇汲郡。后被尔朱兆夺取部众,还晋阳。元晔立,仕侍中、御史中尉、中军大都督。太昌元年(532),兼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总大都督杜德等追讨尔朱仲远,收其兵马,并擒获梁将元树及谯州刺史朱文开。班师,迁吏部尚书,转尚书右仆射,加骠骑大将军。迁兖州刺史,有治绩。永熙三年(534)十月,孝武帝西入关中。十一月,鹄据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以拒东魏,南青州刺史大野拔等率众依之。天平二年(535),遭东魏将娄昭围攻,为大野拔杀害。

猜你喜欢

  • 喇德纳巴德喇

    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蒙古族。幼年出家,随咱雅班第达从事传教活动,担任其主管侍从——绥本堪布。清顺治九年(1652),陪同咱雅班第达入藏,朝拜达赖五世。十八年(1661)作为咱雅班第达的全权代表到爱呼斯

  • 孛罗忽

    见“伯颜猛可”(1092页)。

  • 伊列河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 黑汗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符那南

    ?—1470明宪宗朝儋州黎族农民起义首领。海南岛儋州七坊峒人。黎族。成化五年(1469),土舍王赋(一作贼)侵夺七坊峒黎人田土,诸黎蓄恨。乘王赋往临高祭扫之机,刻箭传约,合谋截杀王赋,未果。后拥众自号

  • 六月六节

    参见“更六兀”(1048页)。

  • 绰拉题卫

    见“者列帖卫”(1349页)、“者帖列卫”(1349页)。

  •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

  • 讷门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名杨。天聪五年(1631),从皇太极征明大凌河,继随征锦州,与弟土墨特冲入敌阵,直抵其步营。又同布哈率两固山兵攻锦州,败明追兵,获人畜以归,优授游击世职。九年(1635),赐

  • 朵鲁不

    见“萧朵鲁不”(20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