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禅贝丹意希赴京途经青海,接受该寺为扎什伦布寺之子寺,并应邀作为该寺名誉寺主。自是声誉渐著,僧人增至千人。次第扩建大小经堂、护法殿等佛殿和活佛府邸,增设密宗经院、时轮扎仓与医学扎仓。藏班智达系统共传5世。此外有属寺3座,即今河南县之拉卡寺、同仁县之瓜什则寺和四川省之达龙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禅贝丹意希赴京途经青海,接受该寺为扎什伦布寺之子寺,并应邀作为该寺名誉寺主。自是声誉渐著,僧人增至千人。次第扩建大小经堂、护法殿等佛殿和活佛府邸,增设密宗经院、时轮扎仓与医学扎仓。藏班智达系统共传5世。此外有属寺3座,即今河南县之拉卡寺、同仁县之瓜什则寺和四川省之达龙寺。
?—318又作疾陆眷、疾六眷、段眷等。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务勿尘子。父卒,嗣为辽西公。晋永嘉六年(312),与弟段疋(匹)碑、从弟段末波(䃅)等率兵5万余骑围攻石
见“藏传佛教”(2571页)。
?—1207金大将。本名临喜。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人。女真族。仆散民。左丞相※仆散忠义子。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大定十五年(1175),娶韩国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临潢府路赫沙阿世袭猛安。历近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
见“锦台什”(2366页)。
?—1771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乾隆(1738—1795)中,大金川土司侵占该土司之地,三十三年(1768),大金川土司谋立己女为革什咱土司,遭绰斯甲土司反抗,未遂。三十六年(1771),终被大
西域古地名、国名。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武帝纪》作渠黎。天汉二年(前99),与其他五国向汉朝贡。其地东北邻尉犁。征和(前92—前89)前,归汉朝直接统治,设城都尉。有130户,1480人,胜兵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见“龙涸”(494页)。
即“笃进”(1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