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熊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道打到熊,即出来迎接。熊肉由全“乌力楞”共食,吃时,又发出嘎嘎声,并说“是乌鸦吃你的肉”,“不是我族人吃你的肉”。吃尽肉的熊骨不能乱丢,集中起来送到猎取该熊的户,用草包好,象送葬一样抬到打死它的地方,挂在树上风葬;这时又说,“不是我们有意杀了你,是误杀了你”,“不要降祸于我们”,“要保佑我们多获猎物”之类的话。两族民间皆认为,所以如此,因熊原来是人,很早以前他们是不猎取的,后来虽猎取,但要举行祭祀仪式,并有许多习惯禁忌“:打死熊不能说它死了,应说是睡熟了;剥熊皮时要先割其睾丸挂在树上,其脖子不能任意割断;心、大脑、食道、眼睛、肺、肝等不能吃,要留下风葬;鄂温克人还把打死熊的枪称“呼翁基”(打不死任何动物的工具),把切熊肉的刀叫“刻尔根基”(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等等。分配熊皮也有一套仪式,在鄂伦春族中是一人拿着熊皮挨户到“乌力楞”各家,意为与各户告别;每到一家,进去前先学“乌里”鸟的嘎嘎叫声,这家人闻之在内也嘎嘎叫,表示欢迎,到最后一家若有老人,熊皮即给他,如无,再回走,遇到有老人的户给之。

猜你喜欢

  • 喇嘛

    藏语音译。意为“上师”。原系对藏传佛教(喇嘛教)地位高,影响大,博学能为人师者的高僧之尊称,别于一般僧人,后泛指一般僧人。始于元朝。清沿明制,有驻京喇嘛、西藏喇嘛,西番喇嘛及游牧喇嘛等类。高僧享受优礼

  • 回纥外九部

    参见“九姓回纥”(36页)。

  • 头项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各首领所将之种落兵为1溜,8溜为1头项。

  • 太平

    ①北燕冯跋年号。409—430年,凡22年。 ②南北朝时期柔然伏古敦可汗豆仑年号。485——492年,凡8年。 ③辽圣宗天辅皇帝耶律隆绪年号。1021——1031年,凡11年。 ④(?——约1425)

  •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阶层。公元654年,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召集诸部首领集会,议定划分吐蕃社会阶级及等级。其中有武士阶层“桂”及“庸”。“庸”又称“庸之人部”,简称“庸部”,该部所属奴隶阶级中

  • 萧海瓈

    918—967辽代大臣。字寅的哂。契丹族。为令稳萧塔列子。其先世于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为本部夷离堇。史载其貌魁伟,臂力过人。辽世宗时,娶明王耶律安端女蔼因翁主。穆宗应历初年,以妻参与谋乱,另娶太宗次女嘲

  • 绛宾

    汉西域龟兹国王。宣帝时娶解忧公主长女弟史为妻。元康元年(前65年)前往长安朝贺,受赐印绶、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留一年乃返。后数朝汉,乐汉衣服制度。归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

  • 智聪

    西夏职官中品封号。西夏语音“丁嵬”。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与能式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厘族

    见“里泼”(1081页)。

  • 天助军

    参见“三顺王”(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