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尔和坦

额尔和坦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额尔和惕”,意为“有权势的人”。清代蒙古※“阿勒巴图”(承担赋役的人),因充任领主僚属和担任管旗章京以下旗、佐官职,社会经济地位改变,形成“额尔和坦”的特殊阶层。他们被免除一切官赋,佐领以上官吏还拨给一定数量随丁,逐渐形成富牧户,拥有牲畜和奴仆,常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财富勾结官府,占有较好的牧场,并用“苏鲁克”(出租牲畜)的方式剥削一般牧民,成为富有阶层或上升为牧主。其中有些还同封建主有婚姻关系。但他们必须向所属封建主承担赋役。

猜你喜欢

  •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新噶当派。因该派以戴黄色僧帽为标志。故又称“黄帽派”,清代则以“黄教”称之。宗喀巴(1357—1419,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人)创建。其自3岁于夏琼寺出家,至1409年,建黄教首寺甘

  • 马秀廷

    民国初年将领。字文仲。云南省陆良县(今属师宗县)人。回族。青年时期投军门吴远安部,屡立战功,由哨兵升管带军门。清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中率定远、镇远两军,同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军。收复10余州

  • 达珠瑚

    1565—1627清初将领。又作达诸护。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世居纳殷。初任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乌拉、叶赫诸部,护卫宁古塔,均有功,授三等男爵。天命十年(1625),率兵征东海瓦尔喀和卦尔察部有功。

  • 另户

    清代旗籍中立户单位和上等旗人之称。嘉庆《清会典》卷67载:“凡户之别,曰另户,曰※户下,户下之※开户者亦曰另户”。乾隆四年(1739)规定:八旗编审人丁,以18岁以上者核明入册,分别记注在“另户”、“

  • 班第达·固什·却尔济瓦

    即“锡埒图·固什·却日吉”(2366页)

  • 僜人

    自称“代”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

  • 农安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

  • 八鲁加

    门巴族男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意为“黑顶帽”。帽呈筒形,其形制是平顶为黑色氆氇呢,帽筒身为红色氆氇呢,帽的翻沿为黄褐色绒、并设“V”形缺口,用蓝布绣裹沿边。戴时其缺口置额前偏左。流行于西藏门隅北部地

  • 申隔宗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亦作僧格宗。藏语音译,意为“狮子堡”。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门隅中部的色拉山南麓。此与错那宗吸乌地同属一个宗。相传为错那宗宗本(县官)的薪俸地。本宗本由降喀宗宗

  • 口利

    蒙古族古代宴客习俗。饮食时主人先尝一口以示无毒。一作“口到”。蒙古族自古就十分好客,乐施善予。萧大亨《夷俗记》载:“有生平不相知识,或贫或馁,不必卑辞哀请,直入其幕而坐之,主人食即以其食剖而分之。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