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罗衣起义

高罗衣起义

19世纪初宗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农民反封建领主斗争。当地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土司的苛派扰累,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以高罗衣(哈尼族)为“窝泥王”、章喜为军师、朱申(哈尼族)和马哈扎为副军师、高借沙(哈尼族)为大都督,聚众七八百人,揭竿起义。义军从抛竹箐出发,连续攻陷麻栗坡、新街、芭蕉岭等村镇,击败纳楼土司的反抗,攻克稿吾卡土司司署所在地逢春岭,击杀土司龙定国(哈尼族),队伍增至1.6万余人。义军继续北上溪处,土司投降;瓦渣(今红河县境)土司逃窜元江。义军直逼元江。清廷命云贵总督伯麟调贵州兵前往镇压,高罗衣等被害,义军退至南掌和云南边境。次年六月,高罗衣的堂侄高老五与马哈扎率众再度举行更大规模的起义,以藤条江内外为据点,由蛮密渡口过红河,兵逼郡城建水外的牛肝哨。新任云南提督张凤、贵西道何金、都司林朝阳、曹得周、知州岳辉文等几路官兵进剿。义军由蛮密渡退至打雀山顶,英勇奋战,后高老五被俘牺牲。起义坚持达3年之久,给封建统治势力以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斛斯氏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

  • 节亲主

    西夏职官称谓。加于宗室嵬名氏重臣职称之前,以示显贵。倡导整理西夏文字典《音同》的中书、知枢密事嵬名德照即有此称。

  • 盛乐城

    地名。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西汉时为定襄郡治所。魏晋时曾是拓跋鲜卑部及以后建立的代国之政治中心和都城。曹魏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从河套北部迁此,举行祭天大典和部落大会,进一步确立部落联

  • 宣政院使

    元代职官名。宣政院长官。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定制。初置院使2员,秩从一品,下置同知、副使等职,辖吐蕃各宣慰使、都元帅并辖内各路之释教总统、总摄等僧官。至大初(13

  • 拓跋氏

    ①古部落名。鲜卑的一支,以部为氏。原居于大鲜卑山一带,即今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近年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的※嘎仙洞中,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

    见“洛桑图丹嘉措”(1735页)。

  • 兴辽国

    辽代渤海人建立的反辽政权名。辽圣宗太平九年(1029),渤海始祖※大祚荣裔孙※大延琳创建。大延琳初仕辽,任东京舍利军详稳,早有复国之志,是年八月,趁“岁大饥”,民怨思乱之机,率部众杀户部使韩绍勋、副使

  • 西阳国

    西晋元康(291—299)初,分弋阳国置,治所在西阳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南)。永嘉(307—313)后,随县移治今湖北黄冈县东。东晋改为西阳郡,治在西阳县(湖北黄冈东)。隋开皇(581—600)初废。※

  • 大理古代文化史稿

    书名。近人徐嘉瑞著。初版于1949年,原名《大理古代文化史》。1962年经作者修改,1978年由中华书局再版。内容有关云南大理地区的古代文化,上溯远古,下迄宋代,尤以南诏、大理国文化最详,书中引用了不

  • 月里朵

    见“简献皇后”(23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