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全国政权而进行的斗争。钜鹿之战,项羽打败章邯,威名大振,成为“诸侯上将军”,势力最强,因欲统治全国,刘邦首先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根据“先入关者王之”的约言,他想做关中王,项羽不愿刘邦统治关中,利用关中的富庶与他抗衡,因而这两个集团展开了斗争。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项羽引兵入关,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借口“巴、蜀亦关中地也”,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将关中一分为三,分王三秦降将章邯, 司马欣,董翳。对此,刘邦十分不满。分封完毕,项羽东归彭城。未得封地的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起兵反楚,刘邦乘项羽与田荣作战的机会,起兵东下,打败三秦王,占领关中。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五诸侯兵”攻占彭城,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项羽回救彭城,大败汉兵,刘邦退至荥阳。从此楚汉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虎牢关)一带对峙,战争互有胜负。后刘邦派韩信率军破魏、赵,降燕、灭齐,对项羽形成严重威胁。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媾和,以鸿沟(古渠名,今河南贾鲁河东,由荥阳北引黄河水东南至淮阳入颍水)为界,东属楚,西归汉。项羽东归,刘邦引兵追击,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项羽兵少食尽,突围而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被汉军追上,项羽自刎死。刘邦即帝位,建立了西汉王朝。

猜你喜欢

  • 拒俄义勇队

    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抗俄组织。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沙俄拒绝按照《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从中国东北撤军,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企图置中国东北于沙俄殖民统治之下。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和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宋平北汉

    北宋攻灭河东刘氏割据政权的战役。宋初,北汉地瘠民贫,凭险割据,且依附于辽国以拒宋军。宋太祖屡欲攻伐未成。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北汉主刘承钧死,国内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变乱,宋廷乘机派兵直薄太原(今山

  • 鲁三分公室

    春秋中期鲁国的军制改革。鲁国原有上、下二军,皆属于公室,称“公乘”。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 由执政季武子建议,鲁国设立三军(增设中军),将原属公室的公乘,改由鲁国三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

  • 伊阙之战

    战国时秦战败韩、魏联军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秦左更(第十二级爵位)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拔五城

  • 河朔三镇

    唐中后期河北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卢龙镇(治今北京)的统称。又称河北三镇。史朝义叛军从邺城败退时,唐政府任命仆固怀恩为大将,率兵追击。仆固怀恩为养寇固位,接受安史旧部许多大

  • 商汤灭夏

    商汤灭葛以后,又陆续灭掉了韦、顾、昆吾等夏的与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控制了整个东方地区,于是在伊尹的辅佐下兴兵灭夏。这时,夏朝在桀的统治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外而诸侯叛离,内而民众反抗,广大

  • 磨古斯反辽

    辽后期阻卜(又称达旦、鞑靼)人民抗辽斗争。十一世纪初,辽圣宗发兵征服游牧于辽西北草原上的阻卜后,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军事统治,不断引起阻卜人民反抗。阻卜逐渐成为辽西北地区一支劲敌。道宗继位后,阻卜社会

  • 谢玄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淝水战后,晋军陆续收复一些战略要地。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八月,谢玄奉命率军北伐,首先攻占彭城 (今江苏徐州),刘牢之亦攻克鄄城。谢玄北伐,得到河南人民支持,相继攻占了青

  • 沙丘之变

    秦始皇死后由赵高等人阴谋杀害始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的政变。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出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随行。途中始皇生病,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