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阶佛法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藏寺舍具足戒,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为命。在外任何场合遇见陌生人,无论男女皆行礼拜,四方僧俗登门闻信者,没有一个不恭听其说讲,向他行父师之礼的。由于他刻意用功,善待僧俗,讲经说法,故誉满僧俗耳闻京城。隋开皇初(约581)被召入京。仆射高邀他住真寂寺(即化度寺),又住京师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寺。他创立三阶教,把佛教分为一乘三乘。两乘,有普别二法,修两乘为别法,一切普修为普法,更设第一、二、三三阶。经他弘化,使三阶教风行一时。他还撰有《对根起行杂录集》、《三阶位别录集》、《山东诸制众事诸法》,合四十余卷。《三阶佛法》一书,又称《三阶位别集录》、《三阶位别录集》、《三阶集录》。是信行所创三阶教的重要典籍。三阶分为正法,缘法,末法三阶。净土为一乘世界,属第一阶;娑婆为三乘世界,属第二阶;秽土中戒见俱破处于第三阶。第三阶人戒见俱破,为恶众生,信行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第三阶时代。信奉三阶教,要对根起行,废别法修普法,舍戒行乞。然而,信行所倡的三阶教,与当时流行的佛教主流不相协调,所主教义多与当时风行的佛教教义分歧异别,故为世人所阻隔,至开皇末即遭禁断。唐初又加禁抑。由于,此教屡遭禁断,故《三阶佛法》一书很少流传。日本法隆寺,正仓院圣语藏,京都兴圣寺,尚存有旧写本。另有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所藏敦煌写经本,见载此书部分内容。三阶教为我国隋唐时期思想界上的一别支,佛教宗派史上的独一无二的新教派。《三阶佛法》一书是研究三阶教的第一手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日本大屋兰城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圣学启关臆说

    三卷。明龙遇奇(生卒年不详)撰。龙遇奇字才卿,号紫海,吉安(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此书是他巡按陕西时,与诸生讲学的语录。分为八关,一曰《迷悟》、二曰《浓淡》、三曰

  •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

  • 茌平县志

    ①四卷。清王画一修,张翕纂。王画一,河北广宗县人,贡监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茌平县知县。张翕详见康熙《博平县志》。按茌平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年(1582)前令王国弼,再修于万历三十年(1602

  • 性理大中

    二十八卷。清代应撝谦撰。应撝谦见《周易应氏集解》。此书是作者把自己所撰的《性理大全》一书加以修订、增改而成,全书主要是阐述列举儒家关于“心性”、“命理”方面的内容,卷首摘录了“阴阳性命”的论述,于卷末

  • 何氏语林

    三十卷。明何良俊(详见《四友斋丛说》)撰。此书承袭晋人裴启《语林》之名,而体例、门目也完全仿效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搜罗了两汉至元代正史所列,传记所存的士大夫的言谈举止、轶闻琐事,共二千七百余事,精心

  • 问奇室集

    四卷。清蒋日豫(1830-1875)著。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间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有《问奇室诗集》、《续集》、《文集》及《秋雅》、《诗古文词》、《滂喜斋学录》

  • 算法统宗

    又名“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明程大位(1533-?)撰。程大位字汝思,号宾渠,安徽休宁人。少时善算学,对文字学和数学感兴趣。壮年游吴楚经商二十余年,遇有算数书籍,辄厚值购读,收罗了许多古代与当代的数学

  • 说文逸字

    二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这是专门搜辑《说文》逸字的著作。所谓逸字指不见于《说文》部中的经典相承之字和解说、序例及偏旁中的字。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介绍此书说:“据经典汉以前训义明白及《玉

  • 少岳集

    四卷。明项元淇(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项元淇,字子瞻,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南京太学生,谒选得上林录事。后以赀为光禄寺署丞。此集乃其弟元汴所刊。凡元汴与元淇唱和诸作亦附入。近体颇受适,

  • 朝鲜国纪

    一卷。明黄洪宪撰。黄洪宪字懋中,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曾奉使朝鲜。洪宪以文受知张居正,居正败,共诬以逆,后因与众不合归。有《朝鲜国纪》、《玉堂日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