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廉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所至救廉革弊,颇有惠政。光宗时历职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淳中从祀孔庙。朱熹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家之大成,为南宋著名哲学家。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朱熹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皆有贡献。典学说博大精深,与二程并称为“程朱理学”,于后也影响深远。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朱子学说亦曾被韩侘胄视为“伪学”而加禁止。其著述可谓恢宏博大,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是书初名为《仪礼集传集注》。因王安石废黜《仪礼》,独存《礼记》,朱熹以纠其弃经任传、遗本宗末为意,乃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中有关《礼》者,皆附于本经之下,又兼取诸儒之注疏,编排修葺,晚年乃更定今名。朱熹殁后,嘉定十年(1217)刊版于南康。书中凡《家礼》五卷、《分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四十二篇,中间缺《书数》一篇,《大射礼》至《诸候相朝礼》尚未脱稿亦付缺如;自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凡十八篇,则仍为前草稿本,故用旧名《仪礼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其中又缺《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礼》第三十一卷以后,及《序说》一篇,可见此乃未成之本。所载《仪礼》诸篇,皆非旧次,亦颇有所厘析,如《士冠礼》之“三屦”本在辞后,朱熹乃将其移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词本总记于后,是书乃将其分入前面各章之下;未取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并立《廿子笄》一目,如此等等,于《仪礼》之原本体例,未免割裂太甚。然其分章表目,开卷了然,为研治《礼》经者所效法。朱熹卒后,《丧礼》及《葬礼》由其婿黄干续撰。成十五卷后黄氏又卒,此即为《续篇》之前十五卷。自十六卷始,则由朱喜学生杨复接手,至二十九卷乃成此书。两编合帙,凡六十六卷。是书虽出于三人之手,然前后脉络贯通,大旨尽出于朱熹一人。是编规模阔大,包举宏富,诠释详尽,可称古礼之大观。书中,朱熹对《仪礼》贾公彦疏多有删润,因明清注疏皆本于此《通解》,故使贾疏原貌失之殆尽,亦见其对后学影响之大。有天禄后月元刊本,明有正统刊本,吕氏宝诰堂刊本,振绮有明刊本,陆有宋刊本,《通志堂经解》本。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岩栖幽事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只一卷,首有陈继儒自撰小引,其中云:“吾家於陵,及华山处士,世有隐德。余辈胶粘五浊,羁锁一生,每忆少年青松白石之盟,何止浩叹息丁酉始得筑婉娈草堂于二陆遗址

  • 吏部铨选则例

    二十一卷。清锡珍等奉敕修。锡珍(?-1889),姓额尔德特氏,字席卿,蒙古镶黄旗人。同治进士,光绪时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同治初年,时任户部右侍郎的锡珍,鉴于《吏部铨选则例》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

  • 读论孟笔记

    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著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同子通书讲义》一卷。是书卷首有宗诚自序,大旨就《集注》而推阐其义,不及名物训诂,对佛学老庄列之

  • 何典

    清张南庄撰。张南庄,上海人,笔名过路人。生卒年不详。从他孙外婿海上餐霞客在光绪年间写的《何典·跋》中知道,他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为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是位藏

  • 曝书亭集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

  • 见素文集

    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李东阳亟称之,谓其“当以文名世”,官至刑部尚书。林俊为官清

  • 周易本义辨证补订

    四卷。清纪磊撰。宋代朱熹依吕祖谦的《古易音训》撰《周易本义》。但至明代,治易者却把其割裂附于程颐《易传》之后,使人们很难见其原貌。清代惠栋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吕氏《古易音训》、《朱子语类》、程氏《易

  • 复堂文续

    五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生平详见《复堂文集》辞目)撰,谭献辞官之后,精力大半精研子部书籍,其校勘董仲舒文、《淮南子》等书尤见功力,发前人所未发,见众人之所忽,有继往开来之功。其文续得乃

  • 醉经阁分书汇刻

    八卷。清蔡锡恭辑。蔡锡恭字子寿,又字少峰。此刻所收自清初遗老至嘉庆、道光年间人之八分书,共一百二十家,成于咸丰三年(1853)秋九月。蔡锡恭自言:此刻选取皆从真迹,非审定精确,不敢漫登,盖欲存一代真迹

  • 读书通

    二十卷。明郝敬撰。郝敬(1558-1639)字仲与,一字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知缙云、永嘉二县,征授礼科给事中,乞假归养。补户科,因事受累,谪知江阴县。后归家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