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城语录

元城语录

三卷,附行录一卷。北宋马永卿(生卒年不详)编。马永卿字大年,扬州(今属江苏)人,曾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载,知其曾登大观三年(1109)进士。据所作《嫩真子》,知其曾官江都丞、淅川令、夏县令,又称曾官关中,但不知何官。刘安世,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宋徽宗初年,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1107-1110)中寄居永城,马永鲫方为主簿,听说刘安世学问博洽,上门求教,拜师为徒。受学一年有余,受益非浅。因追录先生之言,编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条记事,共分乡里、献书、治书、学问、新法、释氏、东坡、金陵、行己、淮南、进言、饮酒、西来、雅谑、变法、唐史、恭俭、任相、薰笼、读书、谏兵、霍光、神武、三代、人材、春秋、西汉、佛书、贤主、公孙弘、遗令、名相、居洛、取国、卜世、求教、诈伪、论诗、人品、酷吏、用兵、围棋、官制、夏至、左氏、殿试、请老、作史、六经、事君、玉堂、高帝、褒贬、论易、子弟、北归、历法、甘露、魏征、宰相、老人、谈易等六十二条。卷首有绍兴丙子(1156)八月,范阳张九成序,谓“先生(刘安世)所学所论,皆自不妄语中来,其论时事、论经史、皆考订是非,别白长短,不诡随,不雷同,不欺于心而终之以慎重。此皆不妄语之功也。”刘安世之学出于司马光,书中多有司马光之遗说,但司马光有疑孟,刘安世则笃信之,确实不盲目诡随。此书虽名语录,但颇及考证,间涉佛道学说,于治经史、育后人、研风俗、述文化等,多可参证。书中亦有偶失之处,如艺祖(宋太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于附会。安世非为妄语附会之人,当为记忆偶失。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四库全书总目》驳斥说“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辩非正理矣。又谓朱熹作《名臣言行录》,于王安石、吕惠卿等皆有所节取,独不录安世之言行。是因为安世曾上疏论程颐,又与苏东坡交好,语录中又微及程颐谏折枝事,又好谈禅学等,朱子左袒程颐,故而不是,以为门户之见。今考朱熹《名臣言行录》前后集凡引《元城语录》数条,非为一字不取。可证其书颇有价值。《元城语录》刊行后,颇具影响,明人崔铣以《宋史·艺文志》有刘安世《言行录》二卷,早佚,乃精心搜寻,拾遗补缺,辑成《行录》一卷,附于《元城语录》之后,与之并行于世。清人王崇庆参考诸书,为之注释,名之曰《元城语录解》、《行录解》,“其言之纯者,则益发挥以振开后学之志;少有未醇,亦为之辩难,使学者不昧所从。”(《元城语录解》序)。解中多所发明,间有辩证,亦能伸己见,颇为可取。清人王仁俊又搜集散失,辑有《元城语录佚文》一卷,可资参证。今传本不一,有《四库全书》、《托跋廛丛刻》、《小万卷楼》等丛书本,《惜阴轩丛书》、《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有《元城语录解》、《行录解》、《经籍佚文》收有王仁俊辑《元城语录佚文》一卷。

猜你喜欢

  • 竹坡诗话

    一卷。宋周紫芝(详见《太仓梯米集》)撰。是书为周紫芝论诗之作。《二老堂诗话》载是书凡百篇,今所存只八十篇。书中论陶潜“刑天舞干戚”诗,句袭曾纮,又论王维诗袭李嘉祐,皆为大谬。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对此已

  • 四书讲义

    四卷。清安维峻撰。维峻字晓峰,陕西秦安(今陕西秦安)人。官至给事中。是书随意就一章或数章为说,不依书的次第,其说纵横泛滥,博而能切,其中有说四书而兼正他经者,如陈成子弑其君章。维峻谓圣人因旧史以作《春

  • 松溪集

    十卷。明程文德(1497-1559)撰。程文德,字舜敷,号松溪。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擢吏部左侍郎,后调南京工部右侍郎,上疏忤旨,除名归,聚徒讲学以终。万

  • 武义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营堠修、周家驹纂。张营堠,武义县知县。此志为嘉庆九年(1804)刻本。卷首序例、修志姓氏。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建置。卷二山川、水利。卷三田赋、物产、礼俗、惠政。卷四公

  • 李氏音鉴

    六卷。清李汝珍撰。汝珍(1763-1830或1828)字松石,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曾官河南县丞。师事凌廷堪,论文之暇兼及音韵杂艺。晚年困乏,所作《镜花缘》著称于文学界。是书初刊于嘉庆十五年(

  • 新妇谱

    一卷。明末清初陆圻(1614-?)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今杭州)人,顺治中贡生。与其弟陆阶、陆培以文学著名当时,被称“三陆”。康熙二年,因涉嫌《明史》案受牵连。出狱后,他不问政治,弃家远游,致力

  • 箧存诗稿

    三卷。《静香阁诗草》一卷。清儒瑞璇(1702-1732)撰。儒瑞璇字玉英,江苏宿迁人,善生儒绍瓒之女,宜兴徐起泰之妻。清代杰出诗人。《箧存诗稿》道光十年(1830)刊本,书前有瞿源、朱桓所作序言,朱期

  • 印谱考

    四卷。罗福颐撰。罗福颐,生卒年不详,字子期,罗振玉第三子。主要著作有:《玺印文字征》十四卷、《印谱考》四卷等。辑集玺印篆刻出书,始于宋徽宗《宣和印谱》,明顾从德以家藏铜、玉印二千方编著的《集古印谱》,

  • 易经渊旨

    一卷。旧本题吴郡归有光(1506-1571)撰。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事迹见《明史·文苑传》。该书每卦摘论数条,大抵皆因袭旧说。间有自出新意者,如《说卦传》“坤为

  • 周易经传集解

    三十六卷。林栗撰。栗字黄中,一字宽夫,南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解经三十二卷,解《系辞》上、下各一卷,《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本文一卷,另将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