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范咸撰。范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浙江余杭)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只解经文,不涉及十翼,大旨是认为理始于象,象始于画。又认为万物始于阴阳,象始于日月,采取系辞阴阳之义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一卷。晋徐邈(344-397)撰。清马国翰辑。徐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晋孝武帝时经谢安荐举,年四十四岁补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常肖改孝武帝手诏诗章,使之行于天下。后复使其授太子经。徐邈著
六卷。清钱泳(生平说见《朴园藏帖》)辑摹。所选皆清人书,未有赝品,其中多苏州顾沅家藏本。顾沅字湘舟,其鉴赏之识,远出于钱泳之上。此刻第一卷所收为金俊明、释正谊、宋琬、查士标等书。第二卷所收为王士祯、文
四卷。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自书刻石。按其自作题跋所说,今世所谓四体书,是篆隶真草,篆有周秦之异,隶有汉魏之别,真分南北,草盛二王,其间授受渊源,各相沿习。惟有金石遗文可以证之。因仿书一二,以课
四十种。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临。歙县鲍氏刻于杨州。原本一百三十八种。兵燹后石多散失,由江清骥购八十七石,载至杭州,归于诂经精舍。时在彼讲学的俞越取唐碑四十种,依年编次。江清骥又补刻目录,嵌其石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
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清周鐈(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周鐈,字若柯,河北南和人,生卒年不详。顺治诸生,屡赴乡试不进,遂弃举业,专力于诗。著有《葭里集》。此集共六卷。二集六卷,三集
八卷清邓蘖撰。邓蘖字伯兼,号果庵。桂东人。作者在此书“略例附识”中说:“易备隐显之义。不知其隐,则显者亦常不能尽通。于百姓日用,犹嫌不足,况君子之道乎?全书纲领,具于斯矣。”故此书大旨以切于人事为主,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约前380一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