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虚至德真经
见《列子》。
见《列子》。
一卷。明岳元声(1557——1628)订正。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浙江嘉兴人,经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罢归后,聚徒讲学于天心书院,以毋自欺为主。作品有《圣
二卷(传钞本)。清陈庆镛撰。庆镛字颂南,福建晋江人,道光壬辰年进士。此书上下二卷,首有咸丰二年陈氏记。上卷考孟蜀石经《周礼》残碑,下卷考孟蜀石经《公羊传》残碑。据陈氏自记,是因为冯柳东(登府)《蜀石经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据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置《稽览图》于《易纬》之首。《隋志》有郑康成注《易纬》八卷,《唐志》有宋均注《易纬》九卷,均篇目不详。《宋志》有郑康成注《
十六卷。附《郑氏诗谱补亡》一卷。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滁州太守、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因批评朝政、参预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三卷。清杨履泰撰。杨履泰字子字。丹徒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作者认为要探得周易之真谛,必须象、数、理三者结合求证。历史上汉儒尚象、宋儒尚理,而没有言数专家。于是作者依据《大传》“参天市地而倚数
十八卷。明钱溥撰。溥字原溥,华亭(今上海市)人。生卒不详。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日文通。该书是作者在天顺六年(1462)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身份出使安南(今越南)时所作。书中主要记
见《新世弘勋》。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为诫子政论之作。《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仪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
一卷。明顾元庆(1487-1565)撰。顾元庆字大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家居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著名藏书家。家有夷白堂,藏书万卷,终生藏书,刻书,著书。刻有《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