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醇剩义 医方论

医醇剩义 医方论

《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清费伯雄(生卒年不详)撰。费伯雄字晋卿,孟诃(今属江苏)人。五世业医,少年时攻举子业,无所成,遂弃儒从医。究心于《灵枢》、《素问》诸书,遍览张仲景以下的诸家名医著述,医术日精。咸丰、同治年间,医名大振,远近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费氏对伤劳、中风、咳嗽、痰饮、痿痹、胀、诸痛等慢性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医疗上他认为常病多,奇疾少。治当戒偏戒杂,宜采“和法”、“缓治”。认为李东垣补阳、朱丹溪滋阴,开两大法门。但升麻、柴胡、知母、黄柏却不是可以常用的药物,建议后人“但师其温补脾胃及壮水养法可也”,却不取含以上四药的方剂。从这种思想出发,费氏自制许多平和的方剂,如治疗肺痨的益气补肺汤,治疗痰饮的桂术二陈汤,治疗骨痿的滋阴补髓汤等。费氏又十分重视食物疗法。道光年间,曾两次应召入宫廷治病。第一次治道光皇太后肺痈有效,获赐扁额曰“是活国手”。第二次治道光皇帝失音获愈,获赐联一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救世,一路福星”。著有《食鉴本草》、《费氏全集》、《怪疾奇方》、《费批医学心悟》等书。《医醇剩义》一书为费氏力作,自谓“一生精力尽在《医醇》一书”。原为二十四卷,分为六门。咸丰年间,此书坊刻定本及家藏副本尽毁于战火。费氏避难异地,又“因左眼病废,艰于步履,坐卧一室,益复无聊”,遂追忆《医醇》内容,随笔录出,所得不及原书十之二三,改题书名为《医醇剩义》,四卷,共九万九千字,刊于同治二年(1863)。后人将此书卷一中的脉学内容另成内容,名《晋卿脉法》。此书以察脉、辨证、施治为三大纲领,施治之下又分理(医理)、法(治法)、意(“化裁通变,则又须得法外意也”)三层。列述脉法、风、寒、暑、湿、燥、火、劳伤、脑漏、鼻衄、咳嗽、痰饮、结胸、黄疸、三消、痿、痹、胀、下利等病证。费氏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强调要善于学习前人经验,主张据证辨通,先论病证,次列自拟效方,后附诸家验方,对后世医家临床辨证用药颇有启发。此书为费氏数十年业医心得,立意执简驭繁,补偏救弊,使“后学一归醇正”。此书有单行本,光绪十四年(1888)扫叶山房藏版,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医方论》为据汪昂《医方集解》所列方剂,逐方予以评述。卷一载方八十五首;卷二载方七十一首;卷三载方六十九首,卷四载方一百三十首,共三百五十五首。书中不收汪昂《医方集解》中各方的主治与注文。对汪氏选用不当之方提出批评。费氏认为:“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则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主张师古人之意,不泥古人之方,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颇有可取之处,于后世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单行本,同治四年(1865)初刊本。上述二书有合订本《费伯雄医书二种》本、同治四年(1865)耕心堂刻本、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1917年上海萃英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词径

    一卷。清孙麟趾(生卒年未详)撰。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江苏苏州人。此为论词之作。首末二部为学词常法,中部为作词十六要诀。学词法虽浅近,且前人亦有多言。然造语简质,易于领会。如谓:“梦窗足医滑易之病,不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羲里睡余编

    十卷。清张绶佩撰。绶佩字宴亭,河南信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平生好易学,历十数年乃成此《羲里睡余编》十卷。此书以图书为主,大抵以宋儒为宗。虽疏解较略,却不沿袭旧说,也不全依傍程朱,其解多出己意。唯见

  • 残本林泉逸兴

    七卷。明薛论道(生卒年不详)撰。薛论道字谈道,一字谭德,号连溪居士,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八岁能属文。亲没,家贫,诸弟弱,遂辍学而读兵书,自负智谋,许建辟其为参谋,从军三十年

  • 四忆堂诗集

    六卷。《遗稿》一卷。清侯方域(1618-1655)撰。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时称四公子。清顺治八年(1651)中乡试副榜。是集编年而成,止于南明覆灭之前,其中今体居多

  • 无能子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燕诒录

    十三卷。明孙应奎(约1543前后在世)撰。孙应奎,字文卿,号蒙泉,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二年(1529)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后左迁山东布政使。著有《燕诒录》。是集凡十三卷。

  • 表记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二。《表记》为《礼记》篇名;黄道周《自序》有言,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表记》之名

  • 易璇玑

    三卷。吴沅撰。吴沅字德远,南宋初崇仁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璇玑》、《易礼图说》、《三坟训解》、《环溪诗话》、《老子解》、《易论语发微》、《通言》等。《易璇玑》三卷,上卷明天理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