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卢氏礼记解诂

卢氏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约159-192)撰,清臧庸辑。植字子斡,涿郡涿县(今河北中部)人。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围攻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日久无功,被撤还。后任尚书,因反对董卓废少帝,罢职。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今佚。事迹见于《后汉书·本传》。庸字西成,原名镛,字在东,武进(今江苏省南部)人。是书前面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卢文弨序,后面有《补遗》二则及《附录》七则,不入卷。本传载卢植作《三礼解诂》,又载其上书曰,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穴。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缪,为之解诂,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专心致志,合《尚书章顺》考察《礼记》得失。是植对于《周》、《仪》二礼,也有解诂,只是《礼记》有成书。《魏志·卢毓传》注引《续汉书》,但称其作《礼记解诂》,没有说《三礼》,大概根据成书而言。庸以此为根据认为范氏传闻之误,这是不对的。其注所依据版本与郑不同。如不离禽兽作走兽,准之对之则别之例,此对上飞鸟而言,作走为长,蓌拜作蹲,与《公羊·僖三十三年》传何注,揖其父于师中,甲胄不拜,为其拜如蹲合。填池如字读。陈乔枞《礼记郑读考》云,填池者,谓填聚诸饰于池。此说应该适合卢意,由上诸文,是知孔疏认为郑附卢马之本者是错误的,而臧琳《经义杂记》但以显当作韅为校之尽善,禽兽作走兽为未尽善者也是错误的。既卒哭节,引用《周礼》宰夫为释,然从生者本小记杂记为解,迎春东郊诸文,采用贾逵义(见《魏书·刘芳传》),郊迎长日之至,采用易纬说,都有根据。大乐正小乐正大胥小胥以汉制为况,郑注三礼也用此法。鱼须、文竹为二物,证以司马相如《子虚赋》张揖注,以鱼须为旃柄,则知鱼须自可为笏,不必致疑。认为《王制》是汉文帝命令博士所作,则刘向《别录》云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见《史记·封禅书索隐》),很清楚《礼记·王制》一定不是汉代博士所作。以元日元辰分阴阳言则仲春元日命民社,社主阴气,而祀用日不用辰,其说难通,经意应当是以日干辰支言,以明堂为即太庙,明堂、灵台、辟雍都是同一处,是郑驳异义袁准正论已经作了详细论述(并见《诗》灵台疏)。《五经通义》又有三者不同之说(见《隋书·牛弘传》)。以天宗为六宗之神,则《尚书》六宗虽然异说纷如,但绝对没有此义,或欲读《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为句,更不足辨。以郁合鬯为取草与秬黍郁合酿之,此本《诗》江汉传筑煮合而郁之曰鬯,但是,与下文萧合黍稷文法不相合。以朝日为在立春之日,那么朝日不是正祭,与祀日不同,祀日在正月立春,朝日则在春分,《尚书大传》区分得极其清楚(见《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二)。以素端为布上素下皮弁服,《士冠礼》、《郊特牲》都说及弁素积,应当以素为句,积为句。素兼衣裳言,认为衣裳全是白缯,而裳有辟积。其用白布为之者,谓之皮弁素服,乃是吊服,不是纯吉服。《郊特牲》云皮弁素服而祭,素服用以送终,可知其不是丝衣而是布衣。素端也是布衣,而与皮弁素服不同。皮弁素服侈袂,素端则与玄端相同,袂都属幅。自古以来,礼家对于此三者往往有很多错误,只有黄以周《衣服通故》为得其旨,这也足以证明卢注之过失。然而,其书本来有二十卷,现在所辑不到十分之一。假使全书仍然存在,其精核处一定很多。以展轻之轻为辖头轊,大概认为軎末之軨,不是舆中之軨,与本文先言展軨,次言奋衣右上,语气相贯。庸怀疑其有错误,认为天子三推是一发九推来,大概本周语王耕一拨,班三之为义,庸就改九为三,大行郎,也如谒者兼举形貌,这应当属于《杂记》赞大行人注,庸认为不知所属。由此可见,辑逸也并非易事。此书有拜经堂本。

猜你喜欢

  • 望江南词

    一卷。清来秀(生卒年未详)撰。来秀字俊,姓伍尧氏,国子监祭酒法式善孙,官至知府。有《扫叶亭集》。此其杂集别行之本。所作《望江南词》四十阕,专咏都门景物。盖亦竹枝词、打油歌之类,记俚事以俏语出之。有“都

  • 刊误

    二卷。唐李涪(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李涪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陆游《渭南集》有该书跋语,云:“王行瑜作乱,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及行瑜传首京师,涪亦放死岭南”。《刊误》原书五十篇,今止存四十九篇

  • 西畴日钞

    二卷。明顾枢(生卒年不详)撰。顾枢字庸庵,无锡(今属江苏)人。天启(1621-1627)中举人。作者为顾宪成之孙,高攀龙的门人。此书主程朱之学,而抨击陆九渊、王守仁之学。又谓考亭(朱熹)之学得姚江而明

  • 古今事物原始

    三十卷。明徐炬(生卒年不详)撰。徐炬著有《酒谱》。本书仿《事物纪原》之体例,稍加补益而成。其内容甚为芜杂。其中制度,器数等尚可以考其渊源,然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皆与天地俱生岂能究其原始。

  • 永绥直隶厅志

    六卷,周玉衡修,杨瑞珍纂。周玉衡,浙江萧山人,举人,同治元年(1862)任永绥厅同知。杨瑞珍,厅人,举人。厅志创自乾隆初元(1736)梁臻,实成于十六年(1751)段汝霖,其时仅规模初具,记载简略可知

  • 书隐丛说

    十九卷。清袁栋(生卒年不详)撰。袁栋字国柱,号漫恬,吴江(今江苏省吴江县)人。乾隆时监生,袁栋专心古学,深于研究刘、杜、郑、马四家之书,工诗词,善隶书,书、竹、石、亦佳,著书三十余种。有《漫恬诗钞》、

  • 校补竹书纪年

    二卷。清赵绍祖(1752-1833)撰。绍祖字绳伯,号琴士。清安徽泾县人。廪膳生,曾主讲秀山、翠螺书院。长于金石考证,曾参与《安徽省志》的纂辑,著有《古墨斋金石跋》、《泾川金石记》、《安徽人物志》、《

  • 平养诗存

    二卷。附《平养联存》一卷。清王补(见《平养文待》条)撰。此诗集共二卷,附录《平养联存语》一卷。王补颇能古文,且功力尤深,然诗却非其所长。如《涟水舟中口占》:“惊洲得读咏史诗,不灭义山与微之,琳琅千首未

  • 秘古阁帖

    四卷。清孙椿年辑。第一卷所收汉代黄琼、冯谭,东晋明帝,梁武帝,唐太宗,陶弘景。第二卷收唐代释怀素、杨凝式。第三卷收宋代朱熹。第四卷收元代赵孟頫。宋代大书家米芾曾有言:白首阅书,无魏墨迹。可见在北宋时魏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