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厚斋易学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生卒年不详。南康都昌(江西今县)人。据《宋史·冯去非传》云,椅父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其书今多不传,惟所辑“易说”尚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元胡一桂《易学启蒙翼传》引《宋中兴艺文志》云,宁宗嘉定十年(1217)冯椅撰《辑注》、《辑传》、《外传》,以程沙随,朱文公说易,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曰”。又以《隋志》有《说卦》三篇,改《系辞传》上下为《说卦》上中。俞琰《读易举要》所说亦同。然四库馆臣考《永乐大典》所载,惟有《辑注》、《辑传》,而无《外传》,与旧说不合。又以冯氏《自序》核之,知当日各为一书。《辑注》止解彖、象。《辑传》则尊彖、象为经,退十翼为传。《外传》则以十翼为经,各附先儒旧说,而断以己意。《永乐大典》割裂其文杂附于各卦爻之下,“外传”之名遂没。四库馆臣反复参校,辑出原文以复冯氏之旧,仍分三书,《辑注》四卷、《辑传》三十卷、《外传》十八卷,凡五十二卷。通观三书体例各有不同。《辑注》多用古文,如坤卦黄裳之“裳”作“常”,蒙卦渎蒙之“渎”作“黩”,屯卦磐桓之“磐”作“”、邅如之“邅”作“亶”,师卦“丈人”作“大人”,旅卦“资斧”作“齐斧”等,皆与今本异。又履、否、同人诸卦,以为旧脱卦名宜补。又谓姤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后一“女”字为衍之类,则冯氏自抒之见,不足为训。《辑传》各卦,皆分“卦序”、“卦义”、“彖义”、“爻义”、“象占”诸目,缕析条分,至为详悉。搜采旧说颇为博洽,最为人所称道。如王安石、张汝明、张弼、李春年、李元量、李舜臣、闾邱昕、毛朴、冯时行、兰廷瑞诸家说《易》之书,今皆不传,幸赖此书辑采,使后人略知诸书之梗概,厥功伟矣。《外传》各篇荟萃先儒旧说,并断以己见,亦多所发明,诚为可贵。《四库提要》对冯氏此书评价甚高,“合观三书,大抵元元本本,淹贯宏通,要不以一二微瑕掩也。”良为平允之论。此书在宋元之际影响很大,胡氏《易学启蒙翼传》云鄱阳汪标编诸家易解为一巨集,名《经传通解》,即以此为底本,可见一斑。此书书名,胡一桂、董真卿皆称曰“易辑”。《宋史·艺文志》作“易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作“厚斋易学”,《四库提要》从之。此书版本,除《四库全书》本外,据邵氏《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尚有路氏抄本传世。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有此书(民国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景印)。

猜你喜欢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说唐诗

    二十二卷。清徐增撰。徐增,字子能,长洲(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有《说唐诗》、《重编灵隐寺志》等。是集为唐诗注解本。所录唐诗三百余首。一一推阐其意。徐增曾与金金人瑞(圣叹)游,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无

  • 朱注发明

    十九卷。清王掞撰。王掞号颛庵,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太常王时敏之子,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无序,有钱之骏所作凡例,依次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为统系次第应如此。王掞笃信朱子,就

  • 易贯

    ① 十四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此书经传次序将“小象”总列于六爻之后,而将“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小象”置后创自宋吴仁杰,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创于周燔。而张叙乃以为

  • 思益堂史学三种

    七十二卷。清周寿昌(1814-1884)撰。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年号自庵,湖南长沙人。道光年间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后任内阁侍读学士,署户部侍郎。生平喜治史学。是编三种,均为订补史注之作。《汉书

  • 高南阜砚史年谱

    一卷,附一卷。清钱侍宸编撰。侍宸,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谱主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更号南阜,清末山东胶州人,官至安徽歙县令。凤翰善于制砚,平生藏砚千余方,并著有《砚史》一书。侍宸即据凤翰所记并

  • 复斋钟鼎款识

    一卷。宋王厚之撰。王厚之(1131-1162),字顺伯,浙江诸暨人。宋乾道三年(1167)进士。历官浙西通判,改江东提刑,直显谟阁致仕。书中著录五十九器。内有青笺者十五器,为毕良史所收。钟七、鼎二十一

  • 桐凤集

    二卷。清曾彦(1857-1890)撰。曾彦,字季硕,四川华阳人。与其夫张祥龄俱从王闿运门下学诗,研诵楚辞、汉诗,兼作篆隶、美术遒劲,后张祥龄幕游吴中,曾彦也同行。著有《桐凤集》。此集共二卷,为五言诗一

  •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

  • 春秋四传通辞

    十二卷。明陈士芳撰。士芳字清佩,海宁(今浙江海宁)人。该书据董仲舒“《春秋》无通辞,随变而移”之语,故名。名曰《四传》,其实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则取与胡安国所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