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会通

周易会通

①十四卷。元董真卿(生卒年不详)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今属江西)人。曾受学于著名经学家胡一桂。该书即本胡一桂的《周易本义附录纂疏》,并广及诸家而成。初名《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从中可看出其体例。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使相统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的传文,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传”。又取程氏《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夹注其下,是为“集解”。其程子经说、朱子语录各续于传之后,是为“附录”。又取胡一桂《纂疏》而增以诸说,是为“纂注”。后来因为程传用王弼本,《本义》用吕祖谦本,或主义理,或主象占,本旨复殊;所采先儒诸说,亦各明一义,见仁见智。而真卿认为诸家之说,殊途同归,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说,辟门户之争,持允义理、象数二家。从而定名为《会通》。《四书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青出于蓝”。但此书中有变易经文之处,不免失先儒谨严之意,可谓白璧微瑕。该书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抄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②十二卷。明汪邦柱、江楠撰。《经义考》引高佑·云:“汪邦柱,字砥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湖广参议。”江楠字楚余,休宁人。该书本为举业而设,故征引前说达一百七十余家,皆随文释义,少有发明。所标子目,有“全彖合旨”、“六爻合旨”、“二卦合旨”、“系辞合旨”等,也都不出讲章窠臼。卷首列“取象之义”,分正体、互体、变体、复体、积体、移体、半体、似体、反体、伏体、对体等例,自称“偶有巧合者,录其一二”,实则随意立名,横生枝节,徒增繁忧。该书《明史·艺文志》及《经义考》都有著录,但只题汪邦柱撰。《四库采进书目》署“明汪邦柱、江楠同辑”,《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则云:“《周易会通》十二卷,刊本。右明湖广参议长洲汪邦柱撰,……其书有休宁江楠相与参定。”恐此说较确。今北京大学藏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休宁梅田江氏生生馆刻本,题“明汪邦柱、江楠辑”。《四库总目》据浙江本存目。

猜你喜欢

  • 荆州万城堤志

    十二卷。清倪文蔚撰。倪文蔚(?-1890)字豹臣。安徽望江人。咸丰进士,以主事签分刑部。咸丰十一年(1861)从河南巡抚严树森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同治十一年(1872)授湖北荆州府知府,兴筑长达二百里的

  • 河南管河道事宜

    不分卷。商大节撰。商大节,字孟坚,钟祥人,曾统军作战,屡次建功,长于战略。又曾任河工等职,故亦深明治水之理。黄河源流及历代修治损益,治河通考已搜集详尽。惟其时引水达徐,以济运道,则黄河所系视前尤重。河

  • 训诂学引论

    何仲英著。是书共三章:一训诂,总论训诂之源流、要义、方法与术语;二代语的历史沿革,依据古籍,探索书面语的历史变迁;三现代方言,研究现代方言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是训诂学史上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商务印书馆19

  • 约言

    一名《西原约言》。明薛蕙(详见《西原遗书》条)撰。薛蕙退居西原以后,学养生家之言,后又读《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句,自称有所得,因而撰成此书。全书分为九篇,即天道篇、性情篇、潜龙篇、时习篇、君道篇

  • 绥中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民国文镒修,范炳勋等纂。文镒字纯如,京兆人,荫生出身,曾任度支部员外郎。民国十五年(1926)任绥中知县县长。范炳勋,邑人,拔贡出身。考绥中县,原无县志。民国十五年秋,省令各县修辑志乘

  • 程文恭遗稿

    三十二卷。明程文德(1497-1559)撰。程文德生平详见《松溪集》条。是集为程文德诗文全集。凡三十二卷。其中,前二十一卷为文,后十一卷为诗。所载较《松溪集》更为完备。盖为后人拾掇遗稿编成。其诗平衍非

  • 玉海

    二百卷。附《辞学指南》四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原籍汴,后迁居庆元府(今浙江鄞县)。南宋学者。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西安主簿,太常博士、秘书郎、礼部

  • 洹词记事钞

    一卷附明良记四卷。明李鹗翀(生卒年不详)编。李鹗翀,字如一,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洹词》本是崔铣所著文集,李鹗翀从中摘取有关论宋朝史事以及明初事迹者共六十一则,其中不涉及记事者一概不录。李鹗翀又

  • 小酉腴山馆诗钞

    二卷。《补录》一卷。清吴大廷)生平详见《小酉腴山馆文钞》)撰。该诗钞卷末有吴大廷于咸丰十年(1860年)自作的跋,自己认为平生学诗有三变,前期好格律,重形式;中期则注重情感表达;后期则重理性。诗的主要

  •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