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象义

周易象义

十卷。清杜文亮撰。文亮字月峰,江西南丰人,乾隆时贡生,于诸经多有论著。作者自序曰:圣人观其象,系辞以明吉凶,君子观其象而玩其辞,古名曰《周易象义》,旨在使人了解象与义并重,分之则不得其解,合之则尽知其微。此书以《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为主要参考书目。此书首卷述图书大义,先后天卦位卦变各图,依仿《周易启蒙》加以说明,以朱子为主。作者于说经、用象多有错误。尚秉和认为因杜氏所参考之书甚为孤陋,汉魏诸均不见,所以其言义而不免俚俗,言象亦不详。今存乾隆刊本。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此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卷。此本则为宋刊本,胜于辑本,故列出。宋刻大半较真,可补辑本之佚。书首题“武陵丁易东象义”。凡上下经为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前有自序二篇、《易统论》三篇、凡例14条。后有自序一篇。宋刻本今存下经第二之三,自彖传以下皆全。此书每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注下经文一格,另外匡、贞、恒、桓、槨等字有减笔,诚宋刻本。今存宋刻本、顾竹泉藏文澜阁传录本。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丁易东字汉臣,号石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举进士第,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建石潭精舍,教授生徒,赐额沅阳书院,任山长。其生卒年未详。丁易东用功于易多年,谓伊川之学,详于义理,略于论象,乃撰作此书,因易象以明义,故曰《象义》。其书取象,有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十二例。丁氏采摭前人旧说,多本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而又谓李失于泥,朱伤于巧,不若博采兼收而要其大归,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朱熹、邵雍,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熹、蔡渊、冯椅。四库馆臣称其“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此书朱氏《经义考》、钱氏《补元志》俱作十卷。倪氏《补元志》载有《周易传疏》十一卷,注云一作十四卷,焦氏《国史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朱睦《授经图》有《易传》十二卷,盖即此书。四库馆臣谓其原卷数当为十卷,作十一卷者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作十四卷者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然瞿镛藏有宋刻残本,作十二卷,凡上下《经》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谓存《下经》第二至三,自《彖传》以下十卷皆全。四库著录者馆臣王际华从《永乐大典》辑出,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乃取当时传世之残本参补,以其篇页颇繁,析为一十六卷。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十二卷,清季锡畴校,为此书今存之最早版本。

不分卷。明章潢(1506-1588)撰。潢字本清,南昌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荐授予顺天府学训导,因年已七十九岁而未能赴任,但仍享官俸,八十二岁时终于家。事迹附载《明史·儒林传》邓元锡传末。该书主于言象,驳斥主理之说。大致以《汉上易传》为基础,杂引诸家,参以己意。书中取象之例甚多,归纳起来约有本体、互体、伏体三种情况,虽然多本古法,而推衍则嫌繁碎,未能一一尽得经义。《明史·艺文志》、《经义考》都著录有章潢《周易象义》十卷,《四库采进书目》载《周易象义》则“未分卷,四本”。今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周易象义》也不分卷,王重民说:“旧目不言有残缺。余检《象义》止于《讼》卦,知此为残本也”(《中国善本书提要》)。未见该书有刻本传世。

四卷。明唐鹤征(1538-1619)撰。鹤征号凝庵,江苏武进人。唐顺之之子。少承庭训,于九流百家,天文地理、稗官野史,无不究极,尤归心于老庄。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迹附见《明史·唐顺之传》。该书用王弼本,故不注《系辞》以下。大旨是述陈其父顺之之说,主于以象明理。卷首载有六条读《易》方法:“一曰《易》须象与理合、彖与爻合;二曰上下卦宜分看;三曰一卦必有主爻;四曰互卦最有关系;五曰倒体亦有关系;六曰每卦各有大意。”这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纲领。所解经传,多出新意,间有发明。但常涉道家之言,亦有所穿凿而不当理者。《四库全书总目》据河南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但版次不明。今浙江省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卷四册,版心有“纯白斋”三字,萱荫楼旧藏。又藏旧抄本也是四卷四册,上有“毛氏家抄”“焦氏藏书”二印记。

猜你喜欢

  • 快活三

    一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钓鱼船》条。所谓“快活三”,即三件快活事:贵、富、成仙。《太平广记》说,有四人言志,一人愿贵,欲为扬州太守;一人愿富,欲腰缠十万贯;一人愿成仙,骑鹤升天。一人愿腰缠十万,骑

  • 二十九子品汇释评

    二十卷。旧题翰林三状元会选。翰林三状元即焦竑、翁正春、朱之蕃。翁正春(?-1622),字兆震,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中为龙溪教谕。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礼部尚书等职。翁正春耿直

  • 质疑

    一卷。。清任泰撰。泰字阶平,江苏荆溪(今宜兴县)人。此书卷首自识云:“经术有浅深,无是非也。必谓此是彼非,非面质圣人,何以知之?故于古人传注,不敢轻疑,亦不敢轻信。”其谓不敢轻疑也不敢轻信是对的,但认

  • 御注孝经

    一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1644-1661在位)撰。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即位,年号顺治。由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军,定都北京。先后

  • 茆亭客话

    十卷。北宋黄休复(见《益州名画录》)撰。此书所记皆蜀中轶事,始于五代,迄于宋真宗时期,然亦间有中晚唐时史事。陈振孙《郡斋读书志》载:“茆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淫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

  • 拟明史乐府

    一卷。清尤侗(生平详见《西堂全集》)撰。该编是尤侗篡修明史时,讨论之余,采其遗事,以备后人戒鉴,撰为乐府诗百首,兼有咏史之意。各篇以三字为题,如《朱家巷》、《鄱阳湖》等。其子尤珍注释详尽、周密。该编有

  • 多识类编

    二卷。清曹昌言(生卒年不详)撰。曹昌言字禹拜,新建(今江西南昌)人。他一生著述很多。著有《玉隆纪游》、《舆图辑略》、《四书荟言》等。《多识类编》是曹昌言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编辑札记之文,分动物、植物两

  • 观堂遗墨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

  • 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

    五卷,附二卷,补一卷,索引一卷。国立北平图书馆编。梁启超,别署饮冰室主人,曾著《饮冰室文集》。其逝世第二年,遗族遵其所嘱将梁氏藏书寄存于北平图书馆,除去碑帖书画、梁氏稿本、私牍外,所藏编排为四部、丛书

  • 史氏菊谱

    一卷。宋史正志撰。史正志,字志道,自号吴门老圃,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拜司农丞。孝宗时,曾历守庐州、扬州、建康,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著作除《史氏菊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