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子

墨子

十五卷。相传为墨翟(约前490-约前403)所撰。墨翟人称墨子,鲁国人,后为宋国大夫。他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生简朴,酷爱和平,他为了宋国的存亡,先后多次游历于齐、卫、楚诸国之间,制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存宋,受到楚、越诸国的尊敬。墨翟是由士阶层新上升为地主阶级薄弱势力的代表,他专主三代“圣王”之法,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政治主张,建立了尊天事鬼与非命的矛盾的哲学体系。他聚徒讲学,讲教育,讲哲学,讲逻辑,讲军事,讲政治,建立了墨家学派。墨翟生平的史料比较缺乏,《史记》中没有专门的传略。先秦诸子涉及其生平的有《庄子·天下篇》、《荀子·修身》杨注、《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尊师》、《育义》以及《墨子》本书中的《耕柱》、《公输》、《鲁问》、《贵义》等。墨翟的著作及其思想,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汉书·艺文志》只是简单地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此时尚无卷数,只有篇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此后的官史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现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亡十八篇。在佚失的十八篇中,有存目的是《节用》下,《节葬》上、中,《明鬼》上、下,《非乐》中、下,《非儒》上等八篇。宋《馆阁书目》著录十五卷,六十一篇,《中兴馆阁书目》著录十三篇,《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国史经籍志》皆著录《墨子》三卷。宋濂《诸子辨》称“《墨子》三卷,战国时宋大夫墨翟撰。上卷七篇号曰《经》,中卷、下卷号曰《论》,共十三篇。”他所说的上卷七篇即指《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中、下卷即指《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共六篇。所以,正如宋黄震在《黄氏日抄中说的“《墨子》之书凡二,其后以《论》称者为衍复,其前以《经》称者善文法”。由此可见,在宋代《墨子》一书则有三卷十三篇本和十五卷本并行于世。《墨子》一书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思想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天志、鬼神观念,主要在《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鲁问》;非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非命》上、中、下,《非儒》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贵义》、《尚同》下、《非命》上、中等篇;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史料,主要在《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爱》上、中、下,《非攻》上、中、下等;逻辑思想微言大义的史料,主要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之中;军事思想的史料,主要收录在《非攻》和城守诸篇之中。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墨子》在社会上流传愈来愈广,为其整理雕刻、校注发行的人很多。主要有:《墨子》十五卷,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唐尧臣刻本。民国八年己未(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二次影印《四部丛刊》本。《墨子》三卷,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俞弁抄本。《墨子》一卷,明周子义等辑,明万历中刻《子汇》本。《墨子》四卷,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序绵眇阁刻《先秦诸子合编》本。《墨子注》十六卷,清毕沅校注。清乾隆中镇洋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光绪二年丙子(1876)浙江书局刻《二十二子》本。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子书二十二种》本。宣统三年辛亥(1911)育文书局石印《子书二十八种》本。民国九年庚申(1920)上海五凤楼石印《子书四十八种》本。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上海中华书局排印《袖珍古书诸本》本。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墨子闲诂》十五卷,目录一卷,《附录》一卷,《后语》二卷,清孙诒让撰。上海图书馆藏孙诒让稿本,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苏州毛上珍木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刻本。《墨子间诂》是注释《墨子》的最好注本。流传也最广。此外,还有《墨子》十六卷,清吴汝纶评点,宣统二年(1910)衍星社排印《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七书》本。《墨子校记》清翁方纲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墨子集解》张纯一集解,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排印本。《墨子刊读》清苏时学撰,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本。《墨经校释》梁启超撰,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墨子守城各篇简注》岑仲勉著,1958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娱意录

    十八种十八卷。原题桐西书屋辑存。是书之所以题名“娱意”,旨在手此一编,则可以骋意千古、卧游名区,足以快心意而娱耳目,因此所收书均为记事记游之著作。十八种书为:《梅花草堂笔谈》、《幽梦录》、《钝翁说铃》

  • 抗心斋经解

    一卷。清末艾作模撰。作模字式成,湖南淑浦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参左宗棠、郭嵩焘幕府,晚年掌教卢峰、正峰书院。著有《十三经抉微》《古礼考》《古乐考》《六书正音》等书,皆溺于水中。后其弟子谌百瑞刊印其遗集,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八卷八十四回。题熊大木撰。熊大木字鳌峰,号钟谷子,建阳(今福建建阳)人,明嘉靖时人,生卒年与生平均不详。其主要事业是从事通俗小说的编著与刊行,除本书外,还著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两宋志传》等演

  • 读书笔记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

  • 辽州志

    ①八卷。清杨天锡修,侯维泰纂。杨天锡字荣九,辽宁辽阳人,荫生,康熙十二年(1673)任辽州知州。在任期,为政廉明,恤孤寡,新学宫,颇为士民敬戴。侯维泰,邑人,顺治五年(1648)贡生,官宁国府通判。考

  • 宛邻张氏丛书

    十二种,七十卷。清张琦(1764-1833)编。张琦字翰风,阳湖(今江苏省武进)人。嘉庆年间举人,历官知县。为常州派词人,亦精医学。丛书辑录张琦二种:《战国策释地》二卷、《宛邻书屋古诗录》十二卷;前一

  • 澹斋集

    十八卷。宋李流谦(1123-1176)撰。李流谦字无变,汉州德阳(今四川德阳市)人。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任期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潼州府事。

  • 经典释文附录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

  • 儋州志

    三卷。清韩佑纂修。韩佑,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县)人,监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任知州。旧志修于明万历间县令曾邦泰,康熙二十八年(1689)沈一成再修。康熙四十三年(1704),适中宪贾公有

  • 五译合璧集要

    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